偏瘫康复不是梦!郑州大学五附院成功实施河南首例神经移位手术

近日,郑州大学五附院神经外科二病区成功实施河南省首台健侧颈7神经后路移位治疗中枢性上肢瘫痪手术,成为全国神经外科领域第二家实施该手术的单位。

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和脑瘫是导致中枢神经损伤最常见的原因,致残率高,中枢神经损伤后以肢体功能障碍最为常见,上肢功能障碍尤其恢复困难,也是后期康复治疗中的难点,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成为阻碍患者回归社会难以逾越的一座大山。

36岁的周女士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可谓是一个家庭的半个顶梁柱。2年前不幸因“出血型烟雾病”导致右侧肢体偏瘫,在郑州大学五附院做了“左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多因素贴敷术”,搭桥血管通畅,未再出血,但出血后遗症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2年里,虽经康复治疗有所好转,但目前处于恢复平台期,右上肢肌张力高,持物困难、颤抖,动作笨拙迟缓,对日常生活造成很多不便。

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她找到了郑大五附院神经外科二病区吴建珩副主任。经吴建珩副主任医师详细查体评估,认为患者处于康复平台期,年轻,恢复愿望强烈,适合健侧颈7神经移位治疗上肢瘫痪。经过充分准备,在王新军教授、单峤主任医师的支持下,在沈阳军区总院关教授技术指导下,于2018年10月24日为患者实施手术,手术进行顺利,目前患者在康复过程中。

▲ 吴建珩副主任在术中

▲ 术中电生理监测

我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顾玉东院士团队经过数十年潜心研究,在臂丛神经损伤手术基础上创造了健侧颈7神经移位治疗中枢性上肢瘫术式,该术式被证明可以诱发大脑皮层功能跨半球重组,从而达到健侧大脑半球同时控制双侧上肢运动的结果,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顶级神经学科杂志并获国际认可,且已开展该项手术十余年,获得良好的效果,这为中枢性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科普

健侧大脑半球通过潜在的同侧周围神经通路代偿地控制患肢是中枢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在解剖上同侧通路数量较少且变异性较大,中枢神经损伤后大脑虽有一定的自发功能重组的能力,但这种自发的代偿往往是不完全的,即使很完善的康复训练也无法完全挖掘这种潜能。

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是一个用于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新颖手术,可以诱发大脑皮层发生跨半球重组,在一侧上肢神经完全受损的情况下,把控制另一侧上肢的颈7神经根(5根臂丛神经中最中间一根),通过神经桥接与控制瘫痪手的神经连接,从而产生一侧大脑半球同时控制双侧上肢的效果,来恢复瘫痪手的功能。

科室介绍

郑州大学五附院神经外科二病区是医院重点科室、特色科室,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是河南省最早的神经外科学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在省内率先在小儿脑瘫的外科手术领域深入研究,省内率先开展FSPR术式(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背根离断术)、颈总动脉交感神经剥脱术,在河南省处于前列。运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仪、蔡司高清荧光手术显微镜及神经导航等设备,为脑瘫神经调控手术保驾护航。

王新军

郑州大学五附院党委书记

主任医师 教授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全国委员、全国颅脑外伤学组委员、河南省神经外科副主任委员、神经创伤学组组长;中国抗癫痫协会理事,河南省抗癫痫专科分会副主委,河南省癫痫规范化治疗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康复管理委员会常委、河南省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会委员、河南省常委。担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等10种杂志编委。铁道部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河南省中青年创新人才、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河南省优秀医师。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4年,完成各种颅脑脊髓手术六千多例, 开展新业务、新技术25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获奖10项。发表论文108篇,专著5部。

单峤

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全国委员;中国医疗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修复学会全国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癫痫专科分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委员;河南省神经修复学会功能学组副组长;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脑瘫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特长:擅长颅内及椎管肿瘤、癫痫的手术治疗,烟雾病及脑缺血疾病的外科治疗,脑血管疾病、脑积水、重型颅脑外伤的外科治疗。

吴建珩

神经外科二病区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博士

擅长烟雾病的手术治疗,小儿脑瘫、脑积水等疾病的手术治疗,胶质瘤、垂体腺瘤、脑膜瘤、颅内动脉瘤、三叉神经痛及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癫痫的手术治疗,脑出血、脑外伤的手术治疗。

统筹:于素文

编辑:宋昆仑

实习编辑:刘广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