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汽车四年之后,阿里终于等到百度腾讯

11月1日,百度在北京召开“2018百度世界大会”,腾讯则在南京召开“2018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中国互联网圈的两大公司选择了同一天、几乎同一时间,分别在一南一北两个城市召开各自的年度大会,不可谓不巧。甚至有圈内人士因此戏言“如果阿里今天也开个会,那BAT三家就齐活了。”

然而我们发现,有意思的是,虽然阿里今天没开会,但在百度、腾讯的发布当中,处处可见阿里的“身影”。

百度讲车路协同时,抛出了一个AI思维的智能交通概念,提出要做到“全面感知、全局决策、实时控制”,这几乎照抄阿里云ET城市大脑的“多维感知、全局洞察、实时决策”。讲AR导航时,顺便“Diss”一把斑马已经在量产车荣威Marvel X上使用的AR,然后现场用PPT宣布自己已经超越斑马这家创业公司,并是业内首发。

(图片源自斑马网络官方微博)

而腾讯,把他们的AI In Car改了个名叫TAI汽车智能系统。然而不管是超级ID,还是场景化地图服务,都让人觉得似曾相识。而最后,腾讯还打出了“开箱即用的最佳互联网汽车解决方案”的宣传。我想阿里作为互联网汽车这个新品类、新物种的创造者,应该很开心。

事实上,如果是对近两年汽车产业发展有所了解的话,对BAT三家的汽车战略布局也会有所了解。这三家虽然同为互联网企业,又共同发力于汽车及出行行业,但各自的侧重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则非常不同。

百度几乎孤注一掷地“押宝”自动驾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与包括戴姆勒、福特、北汽、一汽、博世、大陆等公司签署了Apollo平台的合作,此前也有100辆阿波龙巴士“量产”投入到一些厂区的运营。但封闭园区道路与开放道路的自动驾驶完全不同,这一动作更让人觉得是一次作秀,是为了把曾经吹过的牛逼“实现”。百度在自动驾驶上实在太过激进,在相关道路、标准、法规、伦理等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在未来5年内,自动驾驶都不可能大规模商用。

阿里“造车”则从OS切入,与上汽的成功合作形成了示范效应,后续也吸引了包括东风雪铁龙、福特、观致等品牌的合作,阿里独具优势的商业生态成了其打造互联网汽车的基础。另一方面,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大规模量产商用的汽车操作系统AliOS,也成为其竞争优势之一。吉利汽车李书福此前曾谈到中国必须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他认为,核心技术是用钱买不来的,只会越买越被动、越用越依赖,必须自己研发、持续创新、迭代发展。

此外,阿里的业务涉及云计算、操作系统、解决方案、高精地图、高精定位、汽车新零售、汽车金融、营销等诸多领域,打通了从造车-卖车-买车-用车-养车-二手车的全链路。

而腾讯,此前一直被媒体吐槽“投资了很多汽车产业相关的企业,却一直不知道它想做什么”。今年来它开始有一些动作,其中,4月起与长安成立合资公司可以说是它近年来最大的动作了。然而这种合作模式让人无法不想起阿里和上汽成立的合资公司斑马:2014年双方签订合作,2016年交出第一份成绩单——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上市,到如今已经整整过去4年多时间,产品也经过了2年多的市场考验。而腾讯与长安的合资公司则才刚刚起步,整整落后四年。据说长安与腾讯合作的首款车型很快会上市,届时是否能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