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收藏家自发征集抗战史料 103岁抗日老兵摁下“红手印”

昨日,记者获悉,仪征民间收藏家李臣星正在对仪征地区的抗日印记、史料物件等进行抢救性征集,其中包括抗战老兵的手印采集。

征集开始后,目前103岁的抗日老兵姚一汉等已留下他们珍贵的“红手印”,这些红色革命资源被固化下来,将用于爱国主义教育。

A

征集抗战印记史料

百岁抗日老兵留下手印

李臣星说,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健在人数呈断崖式减少。红色资源也亟待像口述影像一样固化保留。

李臣星说,他们正忙着采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老兵的手印,已成功采集到103岁抗日老兵姚一汉的“红手印”。

103岁的姚老是仪征人武部首任部长。这位抗日老兵听说要采集手印,还要题字,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采集,印完手印后,还写下了“不忘初心”和“祖国万岁”“新四军二师姚一汉”“一百零三岁,2018年11月5日”等。

抗日老兵薛明洲在淮海战役中被炸断了一条腿。前不久,生病住院,回家康复不久,听说要采集手印,在儿媳和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也完成手印采集工作。

“仪征是革命老区。”李臣星说,尽快采集到“红手印”,将这些红色革命资源固化下来,以展示给后人,提醒后人不忘历史。

B

征集到箩匾、军号等物件

很多都是亲历者提供

仪征是新四军重点抗日根据地之一,月塘、移居、铜山、谢集、陈集等地,在日寇占领时期,常年活跃着抗日队伍和地下抵抗组织。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部分农民抗日积极分子回乡务农,还有一些老兵征战后返回家乡,他们不少人手中,留下了当时的物件。

“日军使用的钢盔,大刀,锈蚀的枪械等,目前都收集到一些。”李臣星说,在征集到的“红手印”中,还有一对老革命夫妻留下的手印,同时还提供了一些抗日史料。

新四军军号、当时仪征的公文等,还有新四军主要领导人曾使用过的箩匾,以及日军侵华罪证——日制青花瓷碟,都是抢救性征集到的史料物件。

“每一个物件,都有着一段历史。”李臣星说,很多的物件都是亲历者提供的,极具历史价值。

目前,李臣星在与时间赛跑,寻找抗战老兵,寻找当年的“岁月”,留下他们的红色印记。

C

不但在仪征当地采集

一有机会就到各地寻访

“还有很多红色物件和史料,是我个人收藏的。”李臣星说,那些珍贵的红色物品,是他近20年的收藏,这也令很多人感动不已。

今年42岁的李臣星,是仪征化纤的一名职工,小时候,他就经常读一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的书籍,对红色文化情有独钟。退伍后,他便有意识地收藏起红色藏品。

随着藏品数量的不断累积增多,他的内心也经常受到强烈触动。几年前,李臣星在河北的一个古玩市场,偶遇了一本泛黄的日记。这本日记记录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一个士兵当年的艰险经历。

2016年底,李臣星在仪征化纤生活区布置了场馆,对公众公益开放。不到两年时间,已经接待参观人数超过两万人。

更让人感动的是,除了收藏物品,李臣星还在用自己的方式留存更多的红色记忆。如采集“红手印”,不单单是仪征抗战老兵,李臣星一有机会就在全国各地寻访抗日老兵,也会请他们留存字迹和掌印。

通讯员蒋育洋苏广西

记者孟俭/文周晓明/图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