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丨如何保护古建筑留住记忆?洛带镇这群专家讨论激烈

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是城市记忆的灵魂所在

保护古建筑也正是在守护着

我们民族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11月4日,由成都市建筑学会古建园林学术委员会主办的“古建筑与哲学”高级研讨会在洛带古镇召开。90余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深入研讨,借鉴、运用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之光,探讨未来古建园林规化、设计、创新之路。

与会专家纷纷认为,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传统哲学对中国物质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现代也不失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可资借鉴。

古建筑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呈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文化自觉性与文化自信心得以极大增强,古建筑、新中式、中国元素得以重新回归,已经成为当今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建设的主流。

在研讨会现场,与会专家们围绕着“超越回归:中国宗教建筑的哲学意蕴” “古建筑哲学及如何保护成都古建筑”“浮光掠影浅谈东西方古建园林和哲学的关系”等主题做了生动的演讲和讨论,整场活动气氛相当热烈。

研讨会活动现场

在古建筑、新中式、中国元素正成为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建设的主流之际,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古建筑文化?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雄峰博士

作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具有数千年文明史料的大国,其古建筑和其它文物一样,是我们祖先所留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如何在保护和继承的基础上阜阳和创新,则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如果抽取了文化和精神之物,则是一堆毫无生气的‘死物’,会变成一种沉重的‘包袱’。

原成都望江楼公园主任学委会副主任杨正伟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其造园手法被各国推崇和摩仿。中国园林强调整体,西方强调个体。东西方承在着抒发情趣、构图原则和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不同。在西学东近和环境污染威胁生态的当下,中国园林“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本身就蕴含着期待解决问题的途经,值得我们深思。

美编:向竞秋

编辑:木木

来源:微洛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