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商要花1亿元买游艇,展商却没准备合同……情急之下他们找到了这里

摘要:在服务外商进入中国以及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涉外律师大有可为。

进博会最后一天,王清华上岗了。在1号馆4楼,她刚坐定,一家来自澳大利亚的有机食品销售商就找了过来。总经理想知道他的产品在线上销售,有什么法律问题需要注意。听了王清华的解答,销售商很满意,并说会让他们的中国区负责人后续跟进。

王清华是一名涉外律师,也是进博会上海法律服务志愿者的一员。为做好首届进博会的法律服务和保障工作,上海市司法局今年9月制定发布了《上海市司法局法律服务保障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行动方案》,明确了服务内容、服务团队、服务方式和服务要求等。

王清华所在的服务团队,包括65名具有丰富涉外法律服务经验的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和人民调解员组成的法律服务团队,还有16名涉外法律服务志愿者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他们在1号馆4楼的人民调解中心和涉外法律服务中心轮流上岗,此外在各展厅还设立了7个工作点,还专门研发了“进博会涉外法律服务”小程序,可提供实时法律咨询。

一家生产玫瑰天然化妆品的保加利亚公司,也找到了王清华。这家公司在一年前设立了中国子公司,但由于CFDA的申请一直没完成,产品不能进入中国市场。“可以帮我们提供CFDA申请方面的法律服务吗?”展商向王清华提出请求,结果自然满意而归。

虽然已是展会最后一天,王清华的“业务”仍然繁忙。此次参展的一家有着100多种护眼用品的日本制药公司,迟迟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交流过程中,王清华得知,他们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有顾虑,同时在申请进入中国市场时也遇到了药品审批方面的障碍。王清华向他们介绍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有关规定,并介绍了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有日语服务律师,告诉他们“如有需要,可协助联系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Dr. David Lyster,与王清华讨论了在中国开设初创公司的有关法律问题。莫纳什大学已经在中国设立外商独资公司,从事有关教育咨询的业务。

连日来,进博会现场的律师服务团队广受欢迎。听说,一名南非小伙子,开设了一家法律服务软件公司,很有雄心壮志要进入中国市场,希望寻找中国的法律合作伙伴。他与涉外法律服务的工作人员一起共进了午餐,一边吃一边聊。一家来自纳米比亚的邮轮公司,希望在中国拓展旅游业务。“以后我们与中国旅游公司之间的合作,就找你们帮助啦。”

前些天,法律服务志愿者程苏还遇到一位焦急的咨询者。原来,采购商仲先生看中了一部美国品牌的游艇,想现场下订单进行批量采购。但这家美国参展商并没有预计到展会过程中就有人购买,因此没有准备合同文本。

“采购金额高达1个亿,不签合同我可不敢买。我想请律师帮忙草拟一份采购合同。”仲先生向志愿者向法律服务中心求助。

史军律师接下了这个任务,表示当天下午2点前可以把合同文本电子版发给仲先生,“您如果有什么补充内容,我再来修改,闭馆前肯定让您拿到合同定稿。”仲先生询问服务费,才得知是免费的。第二天一早,仲先生打来报喜电话:马上签合同,1亿元的采购意向达成!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客商都是带着“喜事”而来。一天下午,新加坡一家公司的CEO及总经理来到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就其公司产品在中国所遭遇到的专利侵权事宜寻求法律支持。根据公司CEO Bock女士介绍,其公司主营的创新型一体化多功能婴儿奶瓶,由于销量很好,市场认可度高,被竞争者大量仿冒,公司苦于无法收集相关证据,维权难度大。值班律师李玉玲针对 Bock女士的疑问,向她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据不完全统计,首届进博会开展以后,市司法局(进口博览会)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和人民调解中心已经接待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南非、新加坡、墨西哥、波兰、伊朗、西班牙、卡塔尔、格鲁吉亚、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咨询56件,咨询的内容主要围绕在华投资、开设公司、知识产权、商标专利保护等;现场受理了1件商标侵权纠纷证据保全公证;现场调处了1件交易团与参展方的矛盾纠纷。

“从这些天进博会上的法律咨询案例可以看出,中国市场强烈吸引着外商的投资欲望,但同时他们因对当地法律不清楚或者对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担忧而犹豫观望。”王清华说,在服务外商进入中国以及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涉外律师大有可为。这也是上海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