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库曼斯坦的调水工程,养育了500万人,还造就了世界上最长运河

在干旱地区,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主要手段,据资料统计全世界的调水工程已有160多个,分布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世界上几乎所有水资源丰富的大江大河都能找到调水工程的影子。比如说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以及澳大利亚的“雪山”调水工程等都是世界上比较有名的调水工程。

这些调水工程几乎都是通过建设人工管道或者人工运河的方式来进行跨区域调水。其中在干旱的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区域,因为调水造就了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运河的前世今生。

从卫星云图上看土库曼斯坦,我们会发现和许多中亚国家一样,其国土范围内荒漠是占了其大多数的土地面积,缺水干旱也是阻碍着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图中我们打圈的地方就是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七大沙漠卡拉库姆沙漠,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而沙漠的主要区域都位于土库曼斯坦境内。怎么解决沙漠中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成为了当地政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从土库曼斯坦的地图可以看到,在卡拉库姆沙漠的北缘有一条发源于邻国阿富汗的河流阿姆河。阿姆河是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水流量最大的河流,阿姆河最终注入咸海。于是从1954年起当地政府(当时还是苏联时期)决定从阿姆河引水到干旱的内陆沙漠地区。

调水工程从阿姆河上游引水,穿过卡拉库姆沙漠的南部,再沿着科佩特山脉的北坡,进入土库曼斯坦的主要棉花产区,最终注入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

经过多年的建设引水用的河道形成了现在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卡拉库姆运河。这条运河不仅使土库曼斯坦可以灌溉沙漠中的农田,使本来没有种植作物的荒漠化的土地有了供水条件,促进了该国农业的发展。

还使运河周围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本来死气沉沉的沙漠,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富饶之地,其中运河流经的克尔基,首都阿什哈巴德等城市都因为运河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人口也得到了迅速的增长。根据最新的数据,土库曼斯坦的人口已经达到600万人左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