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滑盖全面屏手机

智能手机发展的一大主旋律是设计上越来越强的一体性,不论是可拆卸后盖、可拆卸电池的消失,还是各种实体按键的精简,都在体现着这一趋势。

不过今年出现的一些机型却在挑战这种趋势,比如采用升降式摄像头的 vivo NEX,采用滑动式机械结构的 OPPO Find X 以及此前出现的三款滑盖全面屏新机——小米 MIX 3、荣耀 Magic 2 以及联想 Z5 Pro。它们都将原本高度一体化的机身裂解,重新加入了或简单或复杂的机械结构。

类似滑盖这种设计在功能机时代相当流行,采取滑盖设计在功能机时代通常是为了在保持一定屏幕面积的前提下,将面积较大的实体键盘隐藏从而控制整机的体积。智能手机以全触控交互为基础,虽然早期有过摩托罗拉 " 里程碑 " 这样的尝试,不过直板、全触控屏幕的设计终究在此后一统江湖,滑盖、翻盖手机自此成为鲜见的物种。

机械结构、滑盖设计在今年的集体亮相自然不是巧合。小米 MIX 以后,全面屏这一概念开始在手机圈内流行开来,而去年下半年开始,对于手机屏占比迷恋般的追求成为了市场的主旋律,最开始是以三星为代表的上下边框对称的 18:9 全面屏,此后 Essential Phone、夏普 AQUOS S2 祭出过 " 美人尖 " 设计,iPhone X 的诞生则让 " 刘海 " 全面屏设计流行开来并伴随着设计美丑上的不断争议。

显然,不论是哪一种都还达不到人们羡慕中对于全面屏的那种 " 正面都是屏幕 " 的要求:以三星为代表的上下对称设计虽然照顾了美感,但视觉冲击力稍显不足;" 美人尖 "、" 刘海 " 在屏幕上切割出一块,虽然是提升了一定屏占比,但破坏了多年来人们所习惯的屏幕视觉一体感。

iPhone 4 确立了当今智能手机的基本形态,前置摄像头即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也成了阻碍手机达成真正全面屏的最大障碍。厂商在没有胆量真的砍掉前摄的情况下,开始思索如何将其隐藏,OPPO、vivo 所采用的依托步进电机的两种方案率先登场,不过电机的加入让整机内部元件的堆叠复杂化,成本也更高昂,于是当初为了隐藏实体键盘而诞生的滑盖式设计重出江湖。

相比自动升降的摄像头或机械结构,手动操作的滑盖无论是成本优势还是可靠性都要高出一筹。过去了这么多年,滑盖本身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对比三家的官方宣传,小米 MIX 3 采用了磁动力滑轨结构,荣耀 Magic 2 为蝶式五轨滑屏结构,联想则是「六位双螺旋」滑轨,设计上大同小异,精密程度也显然也非过去普通的弹簧式滑盖可比。

只是滑盖也存在不少争议性问题,首先是作为一个反复推拉的机械结构在使用寿命方面的问题,虽然各家都表示其使用寿命可达数十万次,但作为使用者来讲,面对一个确定会老化乃至故障的机械结构,总不免会产生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其次是滑盖增加了手机厚度和重量,荣耀 Magic 2 和小米 MIX 3 的厚度分别达到了 8.3mm 和 8.46mm,联想 Z5 Pro 更是有 9.3mm 厚,重量也均来到了 200g 以上,握持感大打折扣;最后是容易积灰及丧失防水性能的问题。

也正因为滑盖设计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其的确达成了相当高的屏占比效果,但却不被认为是达成全面屏最好的解决方案而只是一种过渡,此前三星所推的屏下摄像头方案在明年或将成为高端旗舰机所采用的主流方案。

其实不难发现,这两年为了全面屏,厂商们做出了太多妥协:原本可以完整显示的内容惨遭异形切割,原本已经相当成熟的正面电容式指纹识别被迫改为背面指纹或识别效率下降的屏下指纹,为了达成更窄的下边框而采用成本更高的屏幕封装工艺,以及像滑盖全面屏这样牺牲了轻薄性、尘密性、一体性。

是否为了视觉观感值得牺牲这么多方面的使用体验,可能不同的用户会有不同的看法。不过站在厂商的角度,确实需要通过标新立异来在出货量越来越低迷的手机市场不断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并为品牌博取声量;而从创新层面看,如果一直停留在成熟的方案上不思进取,行业的发展必将消沉,我们也就看不到更多有革新意义的产品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