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11月14日)

新华网炫知传播力分析系统显示,今日互联网传播力前五名分别是:

序号

题目

首发媒体

传播力指数

地域

1

人民网评:自媒体绝不是法外之地

人民网

2650

多地

2

杭州整治“不文明养犬”行为,罚款最高可达1万元

新华网

2480

杭州

3

敢打彩票主意?!福彩中心4名原负责人忏悔视频曝光!

央视网

2413

北京

4

泰国从15日起两个月内免收中国游客落地签证费

新华网

2052

泰国

5

为何总抢不到“秒杀价“?专家:多半是“羊毛党”和挖矿木马闹的

新华网

1613

多地

□广东出台治理校园欺凌方案舆论:根治校园欺凌,靠制度也要靠自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上传被欺凌者受欺凌图像,属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11月13日,广东省教育厅等13部门联合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对校园欺凌的分类、预防、治理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网民“杨小八”:反对校园霸凌,关注少年成长。愿所有的青春,都可以被温暖对待。

网民“栩先生”: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反思。在很多时候,校园霸凌都会被定义为“闹着玩”。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律师郑子殷:建议引入专业的社工机构,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予被欺凌者家庭更完善的保护。

@南方网:欺凌范畴的扩大,充分体现出有关部门对治理校园欺凌的重视,体现出校园欺凌治理工作正朝着更科学、更完善的方向发展。但是,即便是内容十分完备的制度,也只能从制度层面对校园欺凌行为起到震慑作用、以及对校园欺凌治理工作起到指导作用。震慑虽有力、指导虽有效,而力量和效果能否持久,白纸黑字能否转为实效,还取决于当事主体的自觉性强不强。

@新京报:治理校园欺凌,就该更严厉也更细化。不是只有身体的殴打才是欺凌,精神上的伤害,也是校园欺凌的一种方式。广东将“起侮辱性绰号”纳入校园欺凌的范畴,是一次积极作为,也有助于遏制隐性的欺凌。也期望后续的落实过程中能将其落到实处,对于那种一般欺凌事件,该依规处理就依规处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