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航展的棱镜,我看见无人机行业暗潮涌动

[宇辰导读]航展上无人机展区激情不再,这是无人机行业的“冷静思考”,还是技术上的“后继乏力”?

第十二届珠海航展已在11日拉下帷幕,宇辰网作为特邀媒体,感受了一把航空航天界的盛世狂欢。然而透过航展的棱镜,折射出不少问题,似乎能窥到行业的一些端倪。相比神速增长的航空航天馆参展企业,无人机展区则比预想中“平稳”许多。这是无人机行业的“冷静思考”,还是技术上的“后继乏力”?怎样发展才能再高调疯狂一把?宇辰网就这些疑问采访了行业内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参展企业。

工业无人机

仍处于技术产业化的瓶颈期

2018年10月23日,马化腾在知乎上提了一个问题:“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这一问题的抛出,一时引爆了互联网圈。

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三五年依旧是技术产业化的瓶颈期。“拿当下火热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说,目前落地能力依然偏弱。从实验室取得突破,到转化成大规模改造产业的生产力,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当中,不仅仅是技术突破的问题,还存在各种市场壁垒——例如政策、用户理念等。

易瓦特展区/图 来源宇辰网

那么,对于人工智能重要成果之一的无人机是否也遇到这个问题呢?易瓦特董事长赵国成告诉宇辰网记者,“易瓦特在此次航展发布的新品Espect从样机到量产,同样经历很长的磨合期,这条路没有捷径,只能一遍遍优化。”

易瓦特的无人机研发生产基地/图 来源宇辰网

随着逐年订单数的增加,易瓦特原有厂房已无法满足产能需求,扩产增效势在必行。为解决这个问题,易瓦特早在4年前就充分准备。2014年,易瓦特开启了无人机研发生产基地的选址工作,并于2016年动工,历经四年时间建成投产。易瓦特研发中心以及生产中心已于今年10月31日正式搬入55000㎡的无人机研发生产基地,计划年底还将增加建成两条机器人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和三条人工生产线,届时年产无人机规模将突破万架。

易瓦特无人机研发生产基地内部/图 来源宇辰网

但推动无人机技术的产业化,并不能依赖一家之力。据宇辰网记者了解,成都纵横也认识到了技术产业化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作为国内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的首创者,2015年纵横研发出CW-20大鹏无人机时就将实现该机型的产业化放在首位。

目前,成都纵横已经具备5-100公斤级别工业无人机完整的技术储备和成熟的产品系列。纵横的工业级无人机年销量已达到了几百套到上千套,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70%以上。

宇辰网记者采访成都纵横任斌/图 来源宇辰网

据任斌在接受宇辰网记者采访时介绍,为适应市场需求,公司已于今年扩大了生产规模,现拥有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并实施了精益化管理,具备了年产2000架工业无人机的实际产能。

用“减法”

换企业发展的“加法”

谈到企业发展的减法,成都纵横董事长任斌曾提出他的发展思路,即“从产品到精品,从精品到系统,从系统到解决方案”。“每个公司都要有自己的坚持,就像磨豆腐,要老老实实把豆腐磨好,除此之外,想多了也没用。”在他看来,只要把一个一个的行业用户搞定,公司自然就可以发展。

任斌说自己对工业无人机发展的看法始终没有改变,对于工业无人机来讲,现在依然是一条“雄关漫道”,包括军用无人机、工业无人机、消费级无人机,都才真正刚开始拉开大幕。这意味着,不管是你做的是消费级无人机、工业机无人机还是军用无人机,对于每一个公司来说,都有很多的机遇。就成都纵横来讲,他说最重要的是踏踏实实把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做好,把产品做好、系统做好、客户服务做好。

成都纵横垂直起降无人机CW-25/图 来源宇辰网

成都纵横垂直起降无人机CW-15/图 来源宇辰网

目前为止,成都纵横的无人机系列,已经有三款成熟型号:CW-10、CW-20、CW-30,本届航展,纵横展出的CW-15和CW-25大鹏无人机是均为首次亮相的新产品。据宇辰网记者了解,纵横这两款新产品主要增加了两项特别亮眼的功能: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定点悬停、移动平台起降,这将再次成为纵横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变革。

专注于某一领域,用减法换取企业发展的加法,已成为很多无人机企业的共识。易瓦特董事长赵国成在接受宇辰网记者采访时说:“和大多数创业者不同的是,易瓦特一开始就只专注于工业级无人机这个领域,一步一个脚印,将产业越做越精、越做越深。当时,消费娱乐的确有很大的市场蛋糕,但我们认为无人机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的贡献更多,创造的价值更大,影响会更加深远。”

正因为易瓦特一开始在做“减法”, 如今实现的是“加法”效应。从当初电力巡检产品入手,易瓦特创始团队收集行业痛点,切实了解用户需求,对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最终在这一领域积累了良好口碑。在2017年国家电网“无人机大比武”技能竞赛上,26家参赛的省公司中,有22家公司都是选用的易瓦特飞机,比率达到了85%,最终几乎所有重要奖项,都被使用易瓦特无人机的省公司囊括。这些更为其它领域的无人机应用形成了示范效应。目前,易瓦特无人机产品已应用于新闻影视、应急救援、警用消防、能源巡检等10多个领域。

易瓦特无人机/图 来源网络

正是8年前看似艰难的起步,让易瓦特从一开始首创期的孤独,到跟随者众,凭借准确的市场定位、过硬的技术实力和稳健的业务拓展,在民用无人机领域,易瓦特创下了诸多中国第一:中国第一家销售过亿元的工业级无人机企业、中国第一家拥有民用工业级无人机专利数量过100项企业、中国第一家获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三大部委奖励的民用无人机企业、中国第一家参与起草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民用无人机企业、中国第一家获批省级技术中心的民用无人机企业、中国第一家获批隔离空域飞行训练基地的民用无人机企业、中国第一家获得民航局指定授权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中国第一家获得公安部颁发全系列警用无人机培训资质的企业、中国第一家获民航总局批准的无人机适航试点企业……

工业无人机

需努力拥抱产业互联网

在回答本文开头马化腾的问题时,一位互联网圈的人士指出,扩张是公司的本能,停滞发展的公司必然死亡。那么对无人机企业来说,除了孵化新产品、以减法换发展等这些路径以外,是否还有更清晰的路径?该业内人士表示,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就是:重公司的兴起。

重公司的典型特征是什么呢?有三点:

第一,掌控供应链

第二,劳动密集型

第三,技术驱动

可以预见的是,距离交易越近的公司越有价值,越重的公司有更高的竞争壁垒。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消费互联网这一端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竞争越来越激烈,必然更强调用户体验。

易瓦特无人机Espect/图 来源宇辰网

“产品功能小打小闹的优化,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必须深入供应链的改造,这就意味着要做产业互联网。那么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是效率。产业互联网改造效率,才能在消费互联网的用户体验竞争里取胜。”这条来自知乎的回答直切要害。

相关研究都表明加强供应商的管理已经成为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的绝佳途径。赵国成对供应链管理似乎早有研究,他告诉宇辰网记者:“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企业间的分工更细,合作和协作非常普遍,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其所在供应链的竞争。”

据宇辰网记者了解,易瓦特对供应商一直都有自己的一套原则:积极与平台型企业合作,优化和升级其供应链。 多数零部件实现自供,严控上游成本与品质。“对于上游供应商,易瓦特打破以往的一级供应商管理办法,建立了多级供应商管理体系,不仅关注零部件本身的品质,还更加关注制造零部件所使用的原材料的品质,并实现100%可追溯,将品控延伸至上游的上游。”

而谈到产业互联网的模式,在无人机领域也有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进入各行各业的时候,应运而生了新商业模式,在无人机领域也不例外。在易瓦特采访中,宇辰网记者了解到,易瓦特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针对消费级以及企业用户,开发了一键叫飞的无人机平台。其中,企业版平台极大地改变了用户处理数据的效率,此举深度改变了无人机的产业模式。

关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这里不得不提互联网界的两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2018年,阿里巴巴再提「新制造」,希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来改造中国传统制造业,将其与互联网对接,实现智能制造。腾讯第三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发布一封《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公开信。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进军产业互联网。

赵国成在采访中也表示,“对无人机来说,如何更好的结合产业互联网,如何用互联网+,实现无人机服务商业化、常态化,这是一个趋势。我们也正在尝试开创无人机共享领域的专业O2O平台,通过AI智能调度,智能匹配订单、航线规划等让更多的人可以便捷地享受无人机的服务”

易瓦特无人机编队表演/图 来源宇辰网

而对无人机来说,另外一个发展方向就是用网络控制集群无人机。他说:“在无人机集群方面,易瓦特其实是最先开始的。早在2015年第十七届高交会无人系统展分会场——中国(深圳)国际无人系统技术成果交易展览会上,易瓦特就曾用无人机展现过编队表演。当然,未来无人机技术广泛运营之后必然带来复杂的管理问题,在实际运用场景中,无人机之间是否能够协作流畅,都需要集群技术的支撑。”

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6日在珠海航展发布的《无人机系统发展白皮书(2018)》显示,目前,全球无人机系统产业投资规模比20年前增长了30倍,全球年产值约150亿美元。未来十年,产值累计超过4000亿美元,预计将带动万亿美元级的产业配套拓展和创新服务市场。

白皮书同时也展望,无人机系统孕育着大规模的行业应用和产业化,将成为世界航空工业未来最具活力的增长领域。据权威数据统计,未来10年无人机有望成为全球航空航天工业领域增长最快的一个单元,增速有望超过20%,总市场规模将达673亿美元。这对国内无人机企业来说,能量将会更热烈。

转载请标明宇辰网,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