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码•//双十一节庆的起源

文/尤雾

双十一

在传统民族节庆的巫术意味日趋消散的岁月里,双十一节的兴起仿佛是对于“节庆”这一人类学现象的捍卫。那些年岁久远的传统节庆隐藏在烟霞弥漫的解释系统中,伴随着一套套可疑而暧昧的话语而存在,相比之下,双十一隶属于今天互联网国度上的人们。我们目睹了其无中生有的过程,我们更清晰其来龙去脉的路径,人们看着节庆的诞生、萌发,逐渐变得华丽、壮烈。从这点上来说,双十一比其他节庆要更为真实,更为切近,更体贴人心。

今天的技术已经具备了一种能力,那就是凭空虚构出一个不存在的人物,却让他站在你的面前,宛如一个真人。作为节庆的双十一正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在互联网的空间下,人类开始打造自己的生活形态和法则。这一系列法则必须有别于传统生态,也有别于传统灵性。在人类学著作里,我们常常把节庆和某种“灵性”相关,这种灵性或许来自于以往的先民祭祀系统,但其起源早就渺不可考。双十一的灵性一度是人的欲望,人的攫取之欲,但也不仅仅如此。若单论欲望的话,又孰知传统节庆有别于归因于欲望而有他物呢?单拿双十一的命名来说,所暗示的正是互联网本身的数字法则。先民以卦象观天,以数字九作为基准,乃是取九为数字中最大者。而双十一的命名,更是指向了二进制时代中的最大数字。倘若要在一年的岁月里寻求一个最大的代表互联网的数字,十一月十一日岂不是最为恰当的日期吗?以数字来当成世界的隐喻,符合一切节庆的命名原则。

在双十一建立之初,曾有阐释为“光棍节”的含义问世,但没过几年就湮没无闻。且不论“光棍”之语义粗俗更涉猥亵,即使拿单身者而言,其符号含义也不足以打造为一个真正的庆典。“单身——配偶”之类的区分是传统社会区分,然而对于互联网世界而言,从来就不存有此区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就没有配偶的文化,又何来单身节庆可言?如此可知所谓“光棍节”或者“单身节”的价值不可能持久。问题是,以“1111”的数字姿态来模拟个人状态,这又恰恰符合了互联网基本语法,哪怕“光棍节”的语义被排除,但这类象征式的语法方式又进一步得到了强化,从而进一步使得双十一作为节庆的意义更为稳固。

尤雾

尤雾 1982年生于上海,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从事文化分析和艺术批评写作,文章散见于各大媒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