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因快递被偷雨中爆哭”是假的,但如果真被偷,如何确保他们不流泪?

摘要:只有法律法规真正为快递员群体撑起了腰,快递企业也才不会滥用内部规定损害快递员的权益。快递员的快递在真的被盗时,也才不会真的出现“雨中爆哭20分钟”这一引发全网心疼的现象。

近日,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发布的“快递小哥冒雨送快递被偷,爆哭20分钟”视频引发全网关注。对于视频内容的真伪,昨天下午,一家传统媒体的报道在网上传开。报道称,记者从事发地附近的长风新村派出所了解到,“当天下午确实接到快递员报警称其派送的快递丢失”。

不过,今天上午,上海警方对视频内容进行证伪——涉事快递员表示,快递未被偷,雨中爆哭只因个人情感问题。另外,警方也已联系到视频拍摄者,其表示所谓快递被盗是其个人推断,目前已发微博澄清。

随着事实逐渐浮出水面,对于这一事件也基本可以定性——这又是一起乌龙新闻。但除了新闻反转现象外,还有一点更值得关注——在事件“证伪”之前,无论是从量刑还是从社会危害程度来看,都应该被归类为普通案件的“快递员快递被盗”一事,何以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并成为社会热点?

截至目前,这一视频的浏览量已经超过1700万次。高浏览量的背后可能有“双11”的余热以及标题中部分字眼容易引发舆论情绪共鸣等的加持,但更多的可能还是舆论对于涉事快递员以及整个快递员群体的集体性心疼。

目前,我国快递从业人员已超过200万人。然而,网络中盛传的快递员“月薪过万”毕竟还只是孤例。现实中,超过七成的快递员月均收入仅在3001元至5000元。而快递员这一新兴用工模式正在突破传统劳动体制,发展出与传统用工形式截然不同的劳动用工新形态。但目前《劳动法》在制度层面对其劳动关系灵活化、弹性化、多元化的特征尚未予以明确回应,使得这一群体缺少相应的社会保障和法律保护,变成不得不游离于社会保障安全网之外的“灵活群体”。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快递员群体陷入身份模糊的困境——快递员与快递企业之间到底属于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至今仍是一道法律待解之题。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背后的附加值以及快递企业需要承担的责任却天壤之别。结果导致,快递员这一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群体,在劳动权益保护方面却成了“隐形人”。他们的劳动权益,正面临着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纳缺失、劳动保障不到位、“以罚代管”等方式的侵害。

翻看公开报道,“快递员挣钱没那么容易,丢件不光要承担损失还要罚款”“上楼工夫就被偷,快递小哥丢件自己掏钱赔”……因为丢件,快递员既要向客户赔偿损失,又要被快递企业罚款的案例已有不少。而如果视频中快递员的快递真的丢失,由于处于弱势地位,面对快递企业,他可能没有任何“议价”空间,只能接受既赔偿又罚款的双重损失。而在快递行业,这种“以罚代管”的举措比比皆是。此前,就有媒体披露,有的快递公司快递员只要被投诉,下个月直接从工资中扣除100元,且不可申诉。面对快递员,这些快递企业“硬气”的动因,正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相关部门需要读懂全网关注“快递员快递被盗”一事背后的舆论期待——对于快递员等弱势群体,不能再让他们在遭遇意外事件时手足无措。这样的群体应当被纳入法律保护范畴。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考虑根据快递员等的工作特点,立足新型业态,提高劳动保障力度,而不是用传统的劳动、劳务关系简单“套”用。

只有法律法规真正为快递员群体撑起了腰,快递企业也才不会滥用内部规定损害快递员的权益。快递员的快递在真的被盗时,也才不会真的出现“雨中爆哭20分钟”这一引发全网心疼的现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