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宁强哑绣娘郑娥飞针走线“绣”出幸福日子

初冬季节,宁强哑绣娘郑娥还在羌州绣娘公司埋头飞针走线绣牡丹图。公司负责人笑着说:“郑娥虽不能说话,她可是我们县的明星”。

10月17日,宁强哑绣娘郑娥来到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参加了由央视电影频道主办的“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启动仪式。她在北京鸟巢的舞台上与影星景甜一起宣传推介宁强的羌绣产品,展示了她用10天时间为星光行动团队精心绣制的队旗,还用手语表达了她对星光行动团队的感激之情,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

郑娥出生在宁强县舒家坝镇郑家坝村,“80后”的她在两三岁的时候突发高烧,因居住偏远,就医难,行路难,家庭条件又差,家长给她用药不当,致使她从此无法开口说话。当时宁强也没有特殊教育学校,她没上过一天学。长大后,经人介绍,2006年与该镇黄家梁村的陈太彦喜结连理,婚后夫妻恩爱,育有两个子女。平时,郑娥在家种地、照顾父母、子女等,丈夫就到离家10多公里的县城建筑工地打工挣钱。

郑娥的丈夫陈太彦说:“虽然郑娥没念过一天书,又不能言语,但她心灵手巧、聪明好学,许多东西一学就会。3年前的一天,我带着她在县城逛街,突然看见一个女子坐在商店门前刺绣。她走过去看得津津有味,还比划着要学。我想,她一个哑巴,可能学不会,就硬拽着她走了。回到家后,她自己找来纸笔和针线,把人家绣的图画了出来,还在一块布上学人家绣了起来。没想到,她画的绣的还真像那么回事。于是,我就托人在网上给她买了些绣布、针线等,还下载了一些她喜欢的图案让她自学刺绣。从此,她一有空就在家里绣。”

去年8月,舒家坝镇举办了一期羌绣技艺培训班,郑娥立马报名参加了10天的培训,还跟羌州绣娘公司签订了产品收购合同。通过培训,她的眼界开阔了,刺绣的技艺也有了很大提高,绣出的绣品深得大家的喜爱。去年底,羌州绣娘公司回收了她的绣品,郑娥第一次挣了2000多元,当时她笑得合不拢嘴,脸上增添了几分自信。

后来,郑娥就来到羌州绣娘公司一心一意做起了羌绣活,她总是虚心向其他绣娘请教,爱看别人的绣品,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她的刺绣活越做越精了,经常有人找上门要买她的绣品或让她给帮忙绣。她的《花开富贵》绣品有人愿意出5000元买,但陈太彦就是舍不得卖。

郑娥家里上有年近八旬的父母,下有在校就读的子女,家庭较为困难,住的是两间近百年的土墙房子,2015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底,她们家修建了4间砖混结构的新房,一共花了9万多元,政府补助了6万元,现已入住。陈太彦说:“这些绣品凝结着郑娥的心血和汗水,我要挑选一些大幅绣品装裱后挂在新房客厅和卧室里作为纪念,教育子女们要自强,像他们的妈妈一样。”

10月2日中午,“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景甜团队一行来到宁强,顾不上休息,翻山越岭来到郑娥家中,询问了她家的生产生活状况,还在她家土墙房的屋檐下兴致勃勃地做起了羌绣活,与郑娥共同完成了羌绣作品《团花似锦》。景甜边干边问绣娘们如何来保护和传承羌绣文化,探讨了如何把羌绣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增收渠道,加快脱贫步伐等问题。表示要积极推广羌绣,要带设计师来进一步开发相关产品,把羌绣产品通过网络向大众展示和销售,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让绣娘们的腰包鼓起来,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刘炳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