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窗口”,由世界银行向全球推荐

▲上海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处理了将近全国三分之一的贸易量,是全球业务处理规模最大的平台。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世界银行不久前发布《2019 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跨境贸易得分从去年的 69.91 提高到 82.59,排名从去年的第 97 位一下子跃升至今年的第 65 位。这份报告专门向全球推荐中国的一项改革举措,那就是来自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这项制度创新为何能赢得世界银行的 " 点赞 "?" 光是进出口货物申报这个环节,就从一天压缩到了半小时,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刻着 " 自贸区 " 的深深烙印,其物流总监陆健在谈到单一窗口时,用了一个形容词——高效。

过去,货物通关或船舶进出港时,企业需要对接多个口岸监管单位,在海关、海事等部门之间奔波,提交大量重复的数据和材料。2014 年 6 月,成立不到九个月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启动试点单一窗口,对标国际贸易监管通行做法,逐步整合口岸管理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壁垒,实现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的管理新模式。

以进出口货物申报环节为例,过去企业面对的是多套应用系统,最起码需要两组团队,重复录入的数据超过三分之一;现在通过系统集成,单一窗口就是一套系统,一组团队完全可以 " 搞掂 ",数据也是自动导入。

" 这几年我们业务能高速发展,可以说正是搭上了自贸区单一窗口的‘快车’。" 陆健告诉记者," 每当季末或者年末,几乎所有客户的集装箱货物报关数量都会急剧上升,这时单一窗口的便利之处就会更充分地显现出来。由于平台上包括货物原产国等各项数据已完全打通,就算遇上申报‘波峰’,也能轻松应对。"

记者了解到,上海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处理了将近全国三分之一的贸易量,是全球业务处理规模最大的平台,目前已建成的 "3.0 版 " 共包括九个功能模块,覆盖 22 个口岸和贸易监管部门,口岸货物申报和船舶申报 100% 通过单一窗口办理,服务企业达到 27 万家。企业申报数据项在船舶申报环节缩减 65%,在货物申报环节缩减 24%,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超过 20 亿元。

以主打互联互通的单一窗口为依托,长三角区域将构建起海空物流服务一体化大平台。今年上半年,上海的单一窗口承接了 395 家外地企业超过 9.1 万多批次的货物申报;上海电子口岸的区域化项目也正在向长三角乃至长江流域拓展,例如上海电子口岸的电子放箱系统就已经联通了长三角的 23 个港口。

记者手记

一个系统,建立一套标准

平均每天处理 2000 多万张单证,日均在线用户 5800 多个,累计服务企业达到 27 万家——上海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目前已是全球处理单证量最大的平台。

如此大的体量足以令人震撼,但这一系统更为要紧之处在于建立了一套标准,让来自不同政府部门的信息可以实现互联、共享乃至互认,用高效服务为企业压缩跨境贸易的时间和成本,大幅提高国际贸易的竞争力。

以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突破,海关等口岸监管部门先后推出 " 先进区、后报关报检 "" 批次进出、集中申报 "" 采信第三方检验结果 "" 十检十放 " 等近百项创新举措,上海自贸试验区通关效率显著提高,保税区进出境时间较全关水平缩短 78.5% 和 31.7%,物流成本平均降低 10%,已基本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贸易监管体系。

根据第三方评估," 先进区、后报关报检 " 等制度创新被企业评为收益最大的贸易改革措施,2017 年货物进出口通关时间较 2016 年压缩近三分之一;进出口通关无纸化率已达 95.55%,增长 2.15 个百分点。

作者:唐玮婕

编辑:施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