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成论坛】中国作家网:重新挖掘被遮蔽的文化传统

中国古老的文人生活,历史的、文章的、书法的、为人之道的……当这些元素要被现代性抛弃的时候,其实正以一种当代性的观点,在生活中重新产生启示性和审美意义的时刻。

11月9日,刘正成历史小说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人民大学教授程光炜、《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于明诠、国际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家李廷华等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诗人欧阳江河主持。

20世纪80年代,刘正成写成一批关于中国古代文化人物的短篇小说,集结成《地狱变相图》,并于1990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1996年由青岛出版社再版,2018年9月由作家出版社第三次出版。

“在刘正成先生70多岁的时候解读他30岁写的小说,是文学书写和历史书写的碰撞。”欧阳江河介绍到,刘正成写这本小说的时候,刚刚改革开放,80年代有很多历史兴奋,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是主要的文学浪潮。但刘正成并未受当时思潮和气氛的感染,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今日再回头看,那些兴奋沉淀之后,这本书里留下的很多东西并不过时,一些文学上的、历史书写上的特色反而更具启示性,在当下也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和价值。

白烨认为,刘正成有艺术激情,有书法、绘画、诗词、音乐、戏曲、散文多方面的造诣,作品表现出来的是艺术家独特的艺术个性。“比如书中写王安石和苏轼两人都在金陵的时候,他们过去有很多政治上的分歧,但是谈到诗的时候完全是忘我状态,写出了艺术家的情怀。”

梁鸿鹰谈到,刘正成整个人生道路和创作当中一个根本的东西,就是他对本土的坚持。他有很强的文化自觉,如果没有对于传统的充分的尊重和涵养,书法是难以有所成就的,小说中的八部作品也可以看出他深厚的学养。这些作品把主人公放在多种关系当中去进行考验,写出了微妙的、净化人的、鼓舞人心的东西。他说到,“文学是人学,好的文学一定要深入到人的灵魂当中去,挖掘到人的精神世界的深邃性和复杂性,这些作品都非常精短,却体现出了那个时代最深刻的本质。”

陈晓明说到:“研读、讨论刘正成先生的历史小说,是对历史文化的纪念,重新挖掘被遮蔽掉的宝贵的文学类型,也可以摸索艺术之间的通感、通灵是怎么产生的联系。”他谈到,过去中国文学民族的独特性被作为一个概念,但其实一直没有被探究真正落地的东西是什么。作家作为主体,本身的身份与文化构成,也是理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切入口。

在程光炜看来,刘正成以书法家的身份写历史小说,书法的笔法无形中变成小说的笔法,语言的运用有节制、有留白、有韵律,快慢自如,控制得当,这是很宝贵的艺术特色。于明诠认为,刘正成的小说是古代文人的传记小说,懂古人之心通古今之辩,写古人故事的时候,也按照他们的范式、榜样、风范塑造出了自己的文人品格。

莫言手书贺信向刘正成表示祝贺,他写道:“刘正成先生以书法名世,但他也是一位有特色的小说家,他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小说集《地狱变相图》,至今读来依然很有趣味,文章与书法古来就是互为依存的,当今之世应该将二者更好更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既是传承的手段,也是创造的基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