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晚报道 |《美团点评健身行业白皮书》:79% 健身者为 80、90 后,平均月收入达 7820 元

" 健身人群 79% 为 80、90 后,平均月收入超 7800,月均健身花费达 569 元;健身中心市场容量近 1000 亿,会员渗透率仅 1%。" —— 11 月 20 日,《2018 美团点评健身行业白皮书》发布,美团点评联合第三方咨询机构优亿研究院、健身 SaaS 服务商三体云动推出的这份白皮书,为行业提供了首份全面的健身人群画像、市场趋势数据,以及经营指南。

揭秘健身人群:" 三高 "、爱社交的 " 重口味吃货 "

健身人群有 " 三高 ":高学历、高收入、年轻人占比高。《2018 美团点评健身行业白皮书》显示,健身中心人群有 79.4% 为 80 后、90 后,平均月收入达到 7820 元,高学历特征则更为突出,本科及以上人群占据 70.8%. 健身人群还具有相当大的消费力,整体月均健身花销为 569 元,其中 30.4% 的人群月均消费集中在 500 元以上。

健身目的前三位分别是 " 强身健体 "、" 释放压力 " 和 " 塑造形体 ",而非通常大众认为的 " 减肥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去健身中心健身,除了专业的器材设备和教练指导,有 22.8% 的人是为了社交需求、认识更多喜欢健身的朋友而去的。其中,女性消费者更愿意 " 花钱买坚持 ",而社交驱动在男性身上则更加明显。

在 " 吃 " 上,虽然 48.8% 的健身人群都非常认可营养均衡这一观念,饮食上第一偏好的是水果生鲜,但大部分人仍然难抵诱惑,火锅、川菜等重口味饮食的排名紧随其后,《白皮书》认为,健身人群在 " 吃 " 的观念和偏好上的冲突,将会成为健身行业的新机会," 健身 + 餐饮 " 的有机结合对于健身人群作用力明显。

剖析健身行业:健身中心体量近千亿,存活易发展难

《2018 美团点评健身行业白皮书》预估,目前国内健身中心领域有接近 1000 亿元人民币市场容量。但同时国内会员渗透率距离经济发达国家仍存在明显差距,以亚太地区健身会员渗透率为例,最高的澳大利亚渗透率达 15.3%,中国大陆前十大城市的渗透率仅 1%。

细分品类来看,健身俱乐部和私教工作室依然占据最多的市场资源并且增长稳定,北上广深有 4225 家健身俱乐部,私教工作室则高达 9411 家,而近两年兴起的互联网智能健身房目前仅在一线城市布局,北上两地不足 400 家,仅占比 4%。

私教工作室由于开店成本小、运维压力小,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但 " 快车道 " 带来的同质化竞争,也导致私教工作室整体存活率普遍低于健身俱乐部。以上海为例,健身俱乐部的存活率约 92.7%,私教工作室则仅有 84%。

而无论是健身俱乐部还是工作室,都普遍面临规模化运转难、教练流失率高、会员服务同质化、留存率低、营销推广转化效率低等问题,对此,《白皮书》提出了通过 SaaS 工具、智能硬件、教练资源、服务标准、营销思维等层面逐个击破、优化管理的运营启示。

美团点评连接 " 找店 " 消费者和 " 找客 " 健身商家

尽管在门店周围 3 公里进行地推仍是健身商家最主要的拓客方式,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O2O 平台美团点评成为除地推外最主要的获客来源。《白皮书》显示,健身俱乐部的会员有 14.2% 来源于美团点评,私教工作室则更为依赖网络平台,23% 会员通过美团点评获取。

美团点评对于消费者找店、选店乃至消费决策都有重要作用。《白皮书》数据显示,45.8% 的人通过亲友介绍获取健身中心信息,42% 消费者则通过大街上派发的传单被告知,除这两类线下渠道外,37.3% 的人通过美团点评推荐或查询附近商户了解到健身中心,成为线上的一级入口。

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有 31.3% 的消费者会通过美团点评查看网上已付费用户的评价情况。新一代消费者也更愿意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58.2% 的健身中心人群会主动在美团点评上推荐表扬,且女性会员表扬的概率更高,49.1% 的人则会主动发表批评吐槽。

深圳晚报记者 王新根 责编 陈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