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业见证中国开放步伐

主题酒店一角

来自网络

上世纪 80 年代,来到中国的外国旅游者越来越多,然而接待条件并不具备。当时只有北京饭店、前门饭店和友谊宾馆可以接待外宾。因为宾馆房间紧张,许多外国游客一下飞机就被拉到天津或是河北。日前,中国国旅集团原副总经理杨文珍撰文回忆," 为了保证客人住房,导游经常不得不在饭店大堂度过一夜,个别时候,客人也每人一张毯子,在餐厅会议室席地而睡。"" 今夜宿何方 " 成为当时摆在中国旅游业者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旅游接待能力和条件与过去相比已是天壤之别。《2018 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显示,2017 年,国内旅游人数为 50 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为 1.39 亿人次。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 5 月 5 日,中国共有 841 家挂牌五星级酒店。住宿早已不是束缚游客走向 " 诗和远方 " 的羁绊。

" 住哪儿 " 不再是难题

尽管距离农历 2019 年新年还有 3 个月,柯文华已经开始着手预订春节期间的酒店。" 今年我准备带二老去海南过个暖和的年,那里酒店很紧俏,必须提前下手。" 因为职业和个人兴趣的缘故,柯文华一年中差不多有半年在旅途当中,形形色色的酒店住过不少,对预订酒店很有心得。每每看到他拿着手机," 划拉几下,就订好了千里之外的酒店 ",年过七旬的父母总是觉得不可思议," 过去没有单位介绍信可是住不了旅馆的 "。在旅游还是仅属于少数人的奢侈品的年代,住酒店距离普通百姓还很遥远。

变化在改革开放的 40 年间一点一滴发生着。

1978 年,国务院成立 " 利用侨资外资筹建旅游饭店领导小组 ",1979 年签订广东白天鹅宾馆建设草案,1983 年建成开业,成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1980 年 4 月 4 日,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三家中外合资企业,其中两家是旅游饭店,即北京建国饭店和北京长城饭店,旅游饭店业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导产业。这两家合资饭店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建立起现代企业模式,对我国旅游饭店经营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香港商人霍英东参与投资的广东中山温泉宾馆、北京贵宾楼饭店,香港著名实业家包玉刚投资的兆龙饭店先后建起,我国酒店发展逐步驶入快车道。1988 年我国旅游饭店数量增至 1500 家,客房 22 万间;1998 年旅游星级饭店达 3248 家;2008 年旅游星级饭店达 1.4 万家。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酒店的客源主要是海外客人,即外宾。而如今,像柯文华这样的普通中国游客已经成为各类各档酒店的主要客源。数据显示,2015 年前后,国内客人开始成为我国五星级酒店的主要客源,占比八成左右。

本土品牌逐渐崛起

经过 40 年的发展,中国酒店业愈发成熟,酒店的品类档次丰富。日益成熟的游客在选择酒店时也不再 " 唯星 ( 星级酒店 ) 至上 ",在星级酒店之外,精品酒店、特色酒店、经济型酒店、民宿等为游客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选择。

今年 4 月,第七届中国饭店文化节上,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8 中国酒店连锁发展与投资报告》 ( 下文简称《报告》 ) 指出,此前国际酒店品牌叱咤中国数十年,如今本土品牌加快了发展步伐。

在如今的大众旅游时代,与高档酒店相比,中端酒店、经济型连锁酒店等有着更大规模的客户群。麦肯锡预计,2022 年,中国中产阶级数量将从 2012 年的 1.74 亿家庭增长至 2.71 亿家庭,中国中端酒店市场的潜在消费人群有望以年增长 10% 左右的速度持续扩大。目前,国内大型酒店集团首旅如家、锦江、华住等都在大力发展中端酒店。

《报告》还指出,尽管中国的酒店管理公司在高端市场领域与国际品牌相比仍旧存在差距,但中国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中端酒店市场潜力巨大。此外,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潮中,中国本土品牌善于利用互联网营销思维,更多地关注用户需求和体验感,为用户提供新鲜的居住感,从而集聚起品牌的忠实用户。

互联网带来新发展

经历了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我国酒店业早已摆脱了最初供不应求的局面。近年来,一些星级酒店微利润甚至亏损的新闻时而见诸媒体。酒店业是否已成为中国旅游业中的红海?中国酒店业下一步将向何处去?国际饭店业职业经理人协会副会长乔毅指出,中国酒店将迎来 " 智时代 "。

10 月,酒店业的 " 新 " 消息很多。10 月 25 日,京东旅行召开酒店战略发布会,对外正式公布京东酒店场景拓展、会员赋能、双向采购、全景营销四大战略,宣布要做 " 无界酒店 "。10 月 29 日,阿里巴巴旗下的综合性旅游出行服务平台飞猪在其官方微博宣布,阿里开了一家名为 FlyZooHotel ( 中文名 " 菲住布渴 " ) 的酒店。这家酒店坐落于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园区东侧,从预订登记,到入住体验,再到退房环节,多由机器人提供服务,科技感十足,也被称为 " 未来酒店 "。

两大电商巨头不约而同 " 瞄 " 上酒店业,为酒店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注入新活力,也说明酒店业中仍有不断出现的新蓝海。

事实上,许多酒店已经在 " 酒店 科技 "、" 酒店 文化 " 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兰欧酒店与大英博物馆合作,借助博物馆的文化产品,通过创意化、年轻化的方式,让住客感知艺术;锦江白玉兰酒店利用自身的上海基因,打造 " 玉先生和兰小姐 ",传递品牌精神和精致生活方式;洲际酒店集团与百度联合推出由人工智能支持的智慧客房。今后,通过微信程序订房、人脸识别技术入住、利用移动 App 开锁、在 App 中一键退房等,在许多中型酒店也将成为现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