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处于单干阶段的人工智能必然走向协作

既然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的模仿,那么,人类遇到的问题,人工智能同样会遇到。人类思维无法跳出时空限制,人类创造出来的东西也一定会受限于人类的思维。

我们面临着三个基本问题: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逐渐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人通过合作达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高度的社会化使得人类从地球众多的物种中脱颖而出,以至于到了现代,个体已经很难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个体成为自然和社会的综合体。

我们对于人类在自然中的定位,目前已经非常清晰,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很深的认知,而对于自身的认知,人类还显得相当肤浅,特别是对思维的认知,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障碍。

虽然人工智能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在解决遇到的问题时,人类还是自觉不自觉地套用人类社会的运行模式。

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出现以后,技术人员就提出通过机器人联网实现共享知识的设想,当网络中的一台机器人通过大量的训练,掌握了某种技能以后,网络内的所有机器人就可以不用再学习这项技能,通过网络所有的机器人就能直接掌握这项技能。

很明显,这就是对人类协作共享机制的模仿。机器人作为单体,在一个公司内部的协作容易实现,但也必须是内部结构和平台相同的机器人之间才有可能实现,在差异很大的机器人之间,即使共享了技能,也没有实现的构件,造成共享的无效。这就好比人类之间的协作和共享,不在同一个平台的成员之间无法实现协作,不具有相同知识背景的成员之间也很难实现共享。

人类的协作和共享一部分出于自愿,一部分是被强制的。自愿共享的部分动力源于利益交换,另一部分动力源于自身长远的利益。而那些被强制共享的部分是被认为有利于整体发展的部分。

协作和共享需要规则和监督。企业内部知识共享都是分级别的,何况企业之间,这就有了知识产权保护这种典型的规则,用于监督知识产权保护和保护期满以后的强制分享。

在人类社会,这种监督机制要求有一个具有执法权的机构去甄别、评判、监督知识产权保护和共享过程,也就是需要一个掌握更高层次的知识的具有执法权的机构去实现。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就需要有一个比目前所有人工智能更先进的人工智能实现监督,以目前的发展趋势,人类已无法监督人工智能。

人与人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共享和协作的最好方式就是市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纵深发展,一定会形成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实现人工智能的知识技能的交换和共享。

人工智能目前还处于单干阶段,参照人类发展史,必然走向人工智能之间的合作。同时由于人工智能在更多的方面优于人类,人类越来越难以监督人工智能的发展,这就需要在国家层面甚至国际层面建立专门用于监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工智能体,实现对人工智能的有效监督。如果没有这样的机构,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带来很多的负面作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