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敬一丹将携《那年 那信》与长沙读者见面

11月25日(周日)下午14:30,敬一丹将携新书《那年那信》与长沙广大读者见面。

这是一部关于家、关于记忆、关于回望的作品。

敬一丹。

红网时刻长沙11月23日讯(记者 田甜)“记忆是一个人的本能,记录是媒体人的自觉,而纪念体现了代际的传承。”11月25日(周日)下午14:30,敬一丹将携新书《那年 那信》与长沙广大读者见面了。

读者可以通过两种渠道获得“入场券”,第一种方式是在长沙市新华书店各大门店预订购书,另一种是微信商城购《那年 那信》,于活动当天凭手机下单“微信昵称”或“微信支付订单编号”至活动现场签到处领取书及门票。

《那年 那信》全书共30个篇章,敬一丹以“信中信”的方式与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后代交流,引出信的故事。从1950年的情书,到2018年的“微信控”,不同年代的气息渗透其中。在敬一丹看来,这些信里记录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代代都有故事,家家都有故事,千家万户的故事就像一块块小拼图,拼出了不同年代的世间图景。

敬一丹,1955年出生于哈尔滨,主持《感动中国》16年,主持《焦点访谈》20年,三次获主持人金话筒奖。2015年,敬一丹以一部《我遇到你》为职业生涯做了一个小结,书中回顾她在央视27年心路历程,引起广泛关注。

2018年7月,其新作《那年 那信》由磨铁图书倾力推出。这部作品跨越68年时光,浓缩1700封珍藏家书,承载了五代人的痕迹,是一部“家世”式的成长记录。

敬一丹的父母从事法律工作,其爱情和人生追求有着浓厚的时代色彩。敬一丹小时候就发现,家里床下有个木箱子,里边放着妈妈爸爸的信。这种留存习惯影响了子女后代,家里的信越来越多,到近年整理时已有1700余封。对比网络覆盖、即时通讯的现代,那邮筒上绿色的记忆,那手写的、穿山涉水历经寒暑保留下来的信件,绝不仅仅只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在字里行间、岁月更迭中的回望。

这是一部关于家、关于记忆、关于回望的作品,在行文之中,敬一丹保持着一个媒体人冷静客观的风格,正是这种独特的风格,让读者从中看到的不只是别人的记忆,不同的人能读出属于自己的不同心境和心得。

此外,读者翻开《那年 那信》,会发现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书中38幅插图清新传神,描绘出生动情景,插图作者李小梅与敬一丹同龄同学同宿舍,两人的默契体现在文图之间。

《那年 那信》通过一个个细节让人感受到家教家风的传承。一部好的作品,就是这样,有人从中看到了历史,有人从中看到了将来,有人从中看到了温情悲喜,有人从中看到了家教家风传承。

作者:田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