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南山有个6000人都离不开的男人!?

做好事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更难的是:

做到很多人都离不开你

……

这蜿蜒曲折的山路,田乃义已骑行了40年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

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的人越来越少

一辈子坚持做一件好事的人更少

在济南柳埠镇小刘家峪村,有一位乡村医生,田乃义,现年58岁。他17岁开始从医,至今已行医40载 ,骑坏过2辆自行车、6辆摩托车,平均每天骑行50多公里, 不分昼夜,无论寒暑,为了服务好小刘家峪村及周边几个村子的约6000人,40年来他已骑行了近百万公里。现在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院长”,而他早已成为了这一片的“守护神”。

为了出诊,漆黑的夜路他走过无数次

开始时,他的诊所只是两间不足20平米的小瓦房,需要他上门看病的主要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无论何时,只要接到病号打来的电话,田乃义都要第一时间赶过去,用他自己的话说:“行医以来几乎没有吃过一顿完整的饭,过过一个完整的除夕夜… …”

村子里都是山路,坡度大,40年来,田乃义摔过无数次,也受过各种伤

从1978年-1992年的14年间,田乃义共骑坏了两辆自行车。1992年,他用上了自己行医路上的第一辆摩托车,至今已骑坏6辆。1995年,他的诊所装上了第一部电话。通讯的发展与交通的改善也让田乃义的行医范围越来越广。

“很多病号的家属会半夜来诊所敲门,因为病情被拖延到了不得不治疗的地步。”田乃义说,“村里的大多数人会因为疼钱而想着靠自身来抵抗病痛,而这往往又会拖延病情……”

这是为党允香老人的第206次出诊

党允香老人今年88岁,是田乃义的老邻居,8年前不慎将股骨头摔碎,一直卧床。8年来,田为她出诊了200多次。

2012年一个下着大雪的冬天,为了去给三岔口村的七旬老人陈允同打针,田乃义骑车不慎摔进了两米深的沟里,摔断三根肋骨的他还坚持每天给老人按时打针。

1989年腊月,同样是一个下着大雪的冬夜,田乃义骑自行车去4公里之外的岱密庵村给一位张姓病号打针,到家时发现药瓶竟然冻上了……

2000年的一天,田乃义自己患上了感冒正在打针,一位来自泰安的男子着急来到诊所并告知自己三岁的儿子正在发烧,需要田医生上门打针,田乃义二话不说,拔了自己的针便跟着男子去了泰安……

有时候,刚到病号家还没来得及抢救,病号就已撒手人寰,田乃义也不会立马离开,还要帮着家属料理后事……

每天平均为几十位老人打针

他们村有个老人患上了帕金森氏病,十多年来田乃义每月按时去她家一次,累计为她出诊近200次。

田乃义还为村里的几百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固定为他们查体一次,个别患重症的老人,则每月拜访一次……

田乃义用“肌筋膜松解术”为患者治疗肩痛

肌筋膜松解术是一种中医疗法,经过培训,田乃义于今年7月拿到了诊疗资格,这种类似于针灸的疗法对治疗病痛很有效果。

山村的房子大多是用石头砌成,30年前,村里的大部分劳动力均从事建房工作,如今,当年参与盖房的很多人都上了年纪,也落下了腰腿疼痛、骨质增生等病痛,为此,田乃义专门去学习了“肌筋膜松解术”。“活到老,学到老,只要能为村民们减轻病痛,我定会全力以赴。”田说。

为了及时给病号治疗,田乃义很少能吃上一顿完整的午饭

“田大夫看病态度好、服务好、大家都很尊敬他。”这是村民们给他的评价

为了给丈夫分担一部分辛劳,妻子丁俊香于30年前也考取了从医资格证。现在,他们的两个孩子也走上了行医的道路。

2005年,田乃义家盖起了楼房,他的诊所从当年的20平方米扩展到了如今的100多平方米。对于未来,他表示,为了村里的这些老人和孩子他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小的时候,我生了病”

“都是来找田大夫”

“现在长大了,我的孩子不舒服”

“我还是驱车来找田大夫”

“有信任,就不嫌麻烦”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