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工 大智慧

编者按:近日,由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在江苏省海门市举行,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909件作品参与终评展示,作品涉及科学、益智、运动、建构、艺术、综合等6个类别。其中上海市共占29份作品,奉贤区桃花源幼儿园和满天星幼儿园入选,分别荣获运动类一等奖及运动类二等奖。作为均是初次参加全国级别的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两所“不起眼”的乡村幼儿园崭露头角,引人关注。

□记者吴口天/文通讯员狄婧/摄

环保纸筒“拼”出新玩法

桃花源幼儿园位于南桥镇光明社区,在这里,这所仅有6个班级的幼儿园可以说是奉贤区“最小”的幼儿园。然而,即使在这么小的幼儿园内,也有着“无穷的力量”。几个长短、粗细不一的纸筒、纸棒、雌雄贴皮筋,这些看起来朴素的材料,却能因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些素材任意组合,“摇身一变”成为多造型,多玩法的低结构运动类玩具。

作为制作团队成员之一的老师王欢英告诉记者,“多变的纸筒”的素材源自校园里的废弃材料,设计之前,老师们翻看了许多历年优秀玩教具,总结出了环保简单又安全好玩的设计理念,“作品能够进军全国展评是偶然也是必然,我们当时只是奔着认真做好玩教具给孩子们玩去的。”她打趣道。

在历时半年的制作、改进中,团队中的3位老师常常关注着孩子们平时所需,这次主题的由来,源于发现孩子们平时没有可以钻来钻去的玩具。另一位制作老师狄婧介绍道,“一开始我们老师设计了工字型、口字型、散点型的玩法,但在设计过程中,孩子们参与玩耍后,给了我们许多组合灵感,产生了更多有趣的玩法。”她表示,放手给孩子们去玩耍、去创新、去探索,就会产生更多有趣的组合,也充分发展了幼儿走、跑、跳、钻、爬、跨、平衡等动作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同伴合作等能力。

结合“竹”文化玩出新花样

四团镇平安社区的满天星幼儿园,制作老师戴洁将办园特色“竹”文化与玩教具相结合,为孩子们设计出了非常有趣的作品“洞洞乐”。“在这两面布满不同大小的圆洞底板上,你可以用竹圈制成的兜环,将这个蓝色的球,赶到相应颜色的洞里。”制作人戴洁老师向记者介绍着“洞洞乐”的玩法,一边拿出材料展示。随着竹圈的尺寸变大,球的尺寸变小,赶球进洞就越来越难。除了赶球入洞,还可以击球入洞,投掷沙包入洞等不同玩法,组合成不同难度玩法,体验与“洞洞”游戏的快乐。戴洁表示,一开始孩子们大多数都无法成功“过关”,在不断地摸索中,他们渐渐发现,如果想要“成功进球”,就要动脑,学会观察思考。

谈及设计初衷,戴洁说道,她是从桌游游戏中获取灵感,结合幼儿园的“竹”文化特色来设计,鼓励幼儿对玩具材料自由选择不同组合,尝试不同玩法的同时,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身体平衡和身体协调能力,锻炼幼儿的手部力量和控制能力,激发儿童运动兴趣。“除了单人的玩法,还能双人一起游戏,在双人游戏中,需要考量两个孩子们的合作能量。”然而“洞洞乐”制作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一版、二版、三版的修改过程中,戴洁曾多次一筹莫展,在与园长沈英的交流过程中,得到不少启发。沈英常常鼓励她,“机会不是给每个人的,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其实乡村幼儿园也拥有着同样优秀的师资,然而他们缺少的是更宽阔的眼界,与接触高质量教育水平的机会。沈英说,获奖让我们远郊农村幼儿园的老师们更加自信了,对我们幼儿园也是一种激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发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