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江恩春:将美好愿景唱响的道情人、排街者

江恩春,1952年10月生。温岭市箬横镇人。温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工曲艺,尤擅民间道情、排街。师从箬横籍民间道情曲艺者朱振芳等。代表作有排街《一百零八行》,道情《交通安全》等。现为温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箬横镇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2017年,箬横镇组织开展百场下乡演出。至今两年来,有个身影总令大众念念不忘。他身着红装,头顶檐帽,手提道情筒、快板,来回哼哈、随性而唱,总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唱得淋漓尽致,拥有着一大批“粉丝”。他就是江恩春。

江恩春,1952年10月23日生,温岭市箬横镇百亩坦村老围里人。百亩坦,因早期围垦时存留百亩土坦头,故名。它濒临大海,早在清代时就常受海潮袭扰,百姓生计无常。为了谋生,这里的先民带领着子孙后嗣长期在外奔波,以唱排街、道情换食果腹。

在江恩春看来,他生养在此,是上天安排的。“我生在百废待兴的年代里,困难时期,家里‘上无遮瓦片,下无寸土金’,连个盛碗米饭的器皿也没有。”少小就在江湖中,坐着父亲的兜篓长大的他,对那段记忆是难以忘怀的。

但在江恩春眼中,这样的窘境似乎是上天的眷顾,是得益于祖上两三代的福祉。1965年5月,14岁的他开始学唱排街。“宗亲里,十人中八人是排街佬,我的师傅们可谓是遍地都是,比如已过世的朱克利、朱华梅等。”

在家人的支持下,江恩春博众之长,从基本的讨好人、流利话开始,背唱本、学行名,本着宗脉余音、天赋极佳。现年82岁的朱振芳是江恩春众多师傅之一,他告诉说:“我当时有好几班徒弟,数十人中独数他最长进。一些词调教一遍就会,天生的唱道情、排街的人。”

在众多师傅的期望下,江恩春日进三课,别人学数个月的,他一个月即成。父亲知晓后,对之夸赞不已,想着这份“产业”终于后继有人,家庭的窘境也必因之焕然一新。

对于唱道情的人来说,排街无疑是上乘武功。它既要掌握道情的理论、技能,还要熟知三百六十行各式内幕,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除外,还有别于道情多半用于唱本跟唱的特性,都有临场发挥之意。譬如说,到某街上的商铺,整排齐列,按照顺序逐间唱过去,但一些店主为多得“喜话”,不按常规出牌,会现场提要求。这就要考验唱者不得不临场边脑子里作词边现场不含糊、支吾脱口。所以,真正会唱排街者少之又少。

都说饭碗拿的牢,看你本事好不好。为了规避这一现状,年纪尚轻的江恩春,在道情技艺精通的基础上,每日对着唱本,韵调反复来转;又通过与师兄弟们竞赛对唱,以提高自我唱功能力。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时电视机等信息化媒体尚未普及,江恩春的唱道情的名气已经打开。到八十年代,随着排街的无缝衔接,又恰逢政策开放,他的生意可谓是“如日中天”。“不管红白喜丧,都有慕名者上门,一天多的时候,有七八单;有时候来不及都推掉了。”

江恩春经济宽裕了,他的妻子、一儿两女也有“落脚地”。对于这个家族来说,他可以算是第一个脱贫的。与其他人盯着经济利益不放不同,他毅然选择理论研究与创作领域。

“我书读的不多,但我知道只有知识才是力量。”于是,在此后的数十年间,江恩春一有闲空就静坐冥想。特别是对待新发现的旧唱本,他都是字字斟酌,从中领悟。

当笔者问及他研究过多少唱本时,江恩春自信满满地站起来,起码有我半个身高那么多。就是这样的孜孜不倦、日积月累,他成为箬横地界中道情、排街佼佼者。

2014年,在文化建设的风潮中,江恩春被温岭市人民政府列入唱排街非遗传承人。为了把这种非遗传承下去,他开始广泛涉猎可造之材。数年下来,徒子徒孙数十人,这其中,较好的有金华君、梁海鹏、应香云、应香娇等。他们或两男两女对唱,或十几个阵容齐唱。

对于道情、排街这门技艺,江恩春爱不释手。2017年,随着箬横镇文联和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创立,他开始筹建、扩建道情、排街演艺团。

江恩春说,时代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唱。特别近一年来,他积极投身于唱本的创作,将古代典故、当前党的精神进行文学加工,作以排街调,让更多的人了解发展中的道情、排街的魅力,“用道情、排街形式引导老百姓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更好地领悟党的精神、政府的政策和学习到传统优秀文化”。

(文/江文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