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致命”新政:一次只能收3个月学费,晚8点半打烊

三个月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11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应急管理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提出进一步要求,首次对在线教育也有了相应规定,要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同步规范线上培训机构。

多位业界人士告诉支点财经记者,对照线下教育的“先证后照”,线上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以及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这对互联网教育企业提出了不少挑战。

一直处于风口的互联网教育产业,将会受到哪些影响呢?

在线教育首次纳入监管体系

目前教育培训市场大致可以分为这些细分领域:学前教育、K12教育、高等教育、留学教育、职业教育、语言教育、艺术教育,等等。

支点财经查询到的一份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4亿,其中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突破1亿。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10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95%。

一位业界人士说,“前不久,刚刚出台幼儿园新政,比如,民办幼儿园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上市。没想到国家明确规范在线教育机构的速度如此之快。”

《通知》指出: “做好面向中小学生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线实施培训教育活动机构的备案工作,切实把好入口关”、“要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同步规范线上培训机构”。有从业者表示,可以看出政策“线上线下一视同仁,一个都不能少”。

新政策对线下机构要求的是“必须经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后,并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才能开展培训”,即“先证后照”。

在业界人士看来,按照新政策,较于线下教育培训机构,线上教育机构要想“达标”,难度更大。

东湖高新区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各地的具体落地措施还不明朗,如若执行力度强,可能将改变行业的格局。对于互联网教育企业,运营证照一定要齐备,避免企业做大做强后出现隐患。

“3个月学费政策”带来最大挑战

《通知》还规定,“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多家投资机构告诉支点财经记者,在线教育机构延续原来互联网的经典打法“流量聚集,规模变现”,而“3个月学费政策”带来的挑战或将是“致命”的。

“线上线下一致,难以做到。”一位在线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还指出,“校外培训机构营业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平台也在此时打烊,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多位在线教育机构人士称,线上机构为学生辅导的时间大部分是以家长约定的时间为准。如果要强制实行“到20:30结束”,需要跟家长沟通。

不过,业界人士指出,整体而言,新政策对行业的清理整顿,利大于弊。

新政策对学科培训监管从无到有,从事前审批事后监管过渡到准入制度、过程监管,让培训(包括在线)有了统一的管理标准(物业、教师资格、内容、收费),有利于行业集中,改变行业离散的特点。

“行业的离散现状,是当前校外培训机构难以做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位从业多年的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对支点财经记者说,“光谷的互联网教育产业处于全国第一方阵,行业洗牌或许对本地企业是利好。”

资本套利变更难?

互联网+教育投资领域,一直处于“风口”,今年以来就有百余起成功融资案例。

据支点财经记者查询,仅今年11月份,就有多家公司完成融资。

财经网络教育平台——高顿集团获得8亿元的C轮融资,本轮由高瓴资本领投,摩根士丹利、涌铧资本、嘉御基金跟投;爱与思教育完成 5000 万元 A 轮融资,投资方为某港股上市互联网公司;素质教育公司——艾艺荷马完成亿元B轮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达晨创投领投,汉能投资集团等跟投。

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告诉支点财经记者,在线教育是公司重点投资领域,其中,儿童教育和K12教育为重点关注。目前,公司投资了VIPKID、The One智能钢琴、盒子鱼等项目。

郎春晖认为,目前互联网教育市场正在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今年中国教育领域的创业和投资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在K12领域内部,STEAM教育与少儿编程风头正盛,是资本热门投资领域;而作为传统优势领域,中小学教育领域的融资显得更为成熟多元。

“特别是少儿编程,光谷就有多家机构开始举办各类编程活动。”专注青少年在线编程教育的编程猫相关人士称。此前,该公司已举办多场线下编程活动,吸引不少小孩参与。

郎春晖说,新政策出台,如若严格执行势必带来教育机构的新一轮洗牌。为此,资本市场的关注度也将趋于冷静。但这并非是一件坏事,从长远来看,将加速优胜劣汰,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没有竞争力的教育机构会出现融资困难,没有造血能力的公司将出现危机。”一位投资人士说,互联网教育将会形成头部效应,小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

光谷“行动快”

《通知》发布不到10天,光谷就动起来。11月29日,武汉东湖高新区互联网+教育产业座谈会召开,20多位企业界人士出席,探讨适应通知规定的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光谷已集聚互联网教育企业110多家,其中尚德机构、猿辅导、考虫、火花思维、51Talk、沪江、小站教育等20多家公司设有“第二总部”,涵盖了学前教育、K12教育、职业教育和语言培训等各细分领域,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

引人关注的是,今年3月,尚德机构在纽交所上市,加上在线英语教育51Talk,以及新落户的精锐教育,光谷已拥有3家纽交所上市的互联网教育公司。

为何全国第一梯队的在线教育企业扎堆来光谷?

武汉光谷招商大使、雷帝触网创始人雷建平认为,互联网教育企业愿意把运营、客服、研发等业务线迁移到武汉,除了营商环境、区位优势外,首要因素是看中了高校人才资源。

“武汉正处于在线教育企业寻求‘规模化的供给’解决方案的风口。此前的第一阶段,在线教育企业多诞生在北京、上海。目前发展到第二阶段,企业需要到全国甚至全球配置供给资源,包括教师、技术产品等。其中,互联网教育企业落地后,首要的是大量招人。而武汉能满足人才需求的缺口。”武汉光谷互联网+办公室相关人士如是称。

上述人士说,同样是6000元工资,在北京可能活不下去,但在武汉还行。猿辅导入驻一年时间,招聘上千人,武汉已是除北京以外最大的基地。

编程猫武汉公司负责人王进坦言,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往往需要往新一线或二线城市迁移布局,分担总部职能。除了人才和教育资源的优势之外,武汉的政策环境和配套资源服务等,都非常出色。

遗憾的是,武汉教育资源丰富,在线教育领域还未诞生独角兽企业。

“武汉要能继续保持对在线教育公司的吸引力,光靠学生红利已经不行,必须得尽快有相应政策配套,否则,公司必然会减少对武汉的投入,甚至离开武汉。”雷建平说。

业界人士一致表示,光谷要做的是强化优势,强化标签,做真正的中国在线教育第一高地。

END

记者丨袁二声 编辑丨吴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