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考试题雷同不能止于重考

考生反映11月25日进行的阳泉市郊区2018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中有部分试题和其他地区的招聘考试试题有雷同情况。核实,因委托的第三方命题机构工作疏忽,造成此次考试的试题出现部分雷同。为保证招聘考试的严肃性、公正性、公平性,经研究决定,2018年11月25日的考试无效,并将于2018年12月9日组织重考。(11月29日《澎湃新闻》)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出现笔试试题大面积雷同状况,这很显然背离了考试应有的公平性、公正性、严肃性。所以,成绩作废,重考,这是最基本的补救措施。但是,对于事业单位招考试题雷同事件的处理,不能止于重考,还必须追究责任。否则,无法向广大考生和社会大众交代。

事业单位招考出现试题雷同问题,不管直接原因是不是命题机构不负责任,但在客观上都严重伤害了招考单位的公信力,招考单位必须为命题机构代为受过,这一点毋庸置疑。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招考组织重考,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虽然重考不再向考生收取考务费,放弃考试的考生退回之前收取的考务费,但考生重新参加考生需要花费路费、住宿等费用,这些费用本来不需要第二次花费,这其实就是加重了考生不必要的考试费用支出负担。而且,重考印发试卷、安排监考老师、阅卷老师,都需要花费,这笔钱都是由财政买单,实质上最后是由无辜的纳税人来买单。

实际上近年来,事业单位招考、教师招考出现试题雷同问题,不是个例,带有普遍性,不少地方都发生过这类问题。从表面上看,主要是招考单位将命题工作委托给第三方命题机构,而第三方命题机构投机取巧,直接抄袭、复制其他地方的考试试题。但从根本原因上说,是事业单位招考、教师招考机制本身有问题,导致试题雷同现象很难避免。

按照目前事业单位招考、教师招考机制,是一县一考,县级人社部门就可以组织考试。全国2800多个县区,但有资质命题的第三方命题机构数量很少,意味着一个第三方命题机构需要承担很多县区的事业单位、教师招考的命题工作,而且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命题工作。这就很难避免命题机构、命题人员在侥幸心理下投机取巧,用一份试题供给多个县区,或者在试题库中东拼西凑。更严重的问题是,由于事业单位招考的组织单位层级低,在熟人社会的县区,不时造成泄题事件,彻底丧失招考公信力。

要终结事业单位招考试题雷同现象,最根本的是要改革招考机制,应当向公务员招考机制学习,地方事业单位招考的笔试有必要实现全省统一,全省一张卷。减少试题的命题需求,能够倒逼命题机构花费更多的精力用心命题,而不必在仓促之下东拼西凑或者直接抄袭、复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