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农贸市场三次“涅槃”重生

如今的莲花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进行时

提升改造后的市场效果图

昔日市场内的“人间烟火”

一座城市,最具生活气息、最接地气的地方就是农贸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莲花农贸市场第一次正式营业开始,到现在的智慧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莲花农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型市场到智慧市场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百姓生活环境和质量的变化,也见证了时代发展的结果。

11月28日,记者见到了一位从莲花市场第一次开业起就在这里工作的管理员,他名叫徐梓隆,现任龙岩市蔬菜公司总经理。1988年从学校一毕业,徐梓隆就被分配到了市场,可以说他见证了市场的整个变迁过程。“莲花农贸市场于1989年正式营业,几十年来,市场几经改造,现在已经成为这一带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农贸市场。”徐梓隆说。

莲花农贸市场旧照

在徐梓隆的记忆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还没有像样的农贸市场,农产品的交易基本上是由商贩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或摆在街边吆喝着卖。“给市容市貌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农贸市场的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徐梓隆说。

新建的莲花农贸市场地处西安南路莲花家园对面,建筑面积约2000㎡,于1989年正式开业。开业时,不少周边兄弟县市的蔬菜公司一起参加了开业仪式,一时间好不热闹。市场建起后,菜贩们争相涌入,市民也非常满意,卫生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未改造前市场门口

开业后,市场的摊贩一直从事批零业务,市场的摊位也被抢租一空。然而,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农贸市场已不足以承载日渐壮大的蔬菜大军。1996年,随着曹溪批发市场的兴建,不少批发户开始转移到曹溪进行批发,留下来的基本是零售商,从这时开始,莲花农贸市场的主营业务也由批发转为零售,市场的经营环境也饱受市民诟病。

莲花市场外墙装修中

为改变经营环境脏乱差的状态,2009年管理方再次投资200万元对农贸市场进行由顶棚至门面、摊位、地面、水沟的整体改造。改造后市场内设肉摊19个,菜摊40个,门面房15个,自产自销及临时摊位约20个及一个约800㎡超市,年营业额大约5000万元,服务周边西城街道莲花社区、莲新社区、西陂街道华莲社区三个社区居民,因地处中心城区,市场的消费人群基本属于中高端收入群体。随着时代发展,莲花市场的发展再次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市场虽然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但设施日益老旧,种类布局不够丰富,周边大润发、永辉、新华都的异军突起,传统生鲜果蔬行业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西丰路科特超市内临时经营

走访中,记者见到了在科特超市内经营食杂店的陈丽珍。据陈丽珍介绍,她从1989年在这里摆摊卖菜算起,至今已有近30年时间。说起当年的情形,陈丽珍还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市场刚建好以后,经常卖到晚上十点多还收不了摊,而且之前很多蔬菜的种子也是从这里卖出去的。”如今的她在食杂店租了个店面,经营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的食杂。“现在时代在改变了,不少人买菜不再局限于摊位内买卖了,手机支付、网上订购都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陈丽珍说。

2017年被称为中国“新零售元年”,生鲜零售新业态不断涌现,如今的莲花农贸市场在经过“涅槃”改造后,将打通现有市场交易区和闲置超市,扩大交易区,重新规划种类布局。在管理模式方面,引入农贸市场智慧管理系统,用智能秤实现集成移动支付等便捷的购物方式,形成具有互联网基因,具备大数据分析金融创新的新型智慧市场。

“随着智慧升级的不断深入,莲花农贸市场陆续开始向标准化发展,不仅商品的品类更加丰富,功能配备也更加完善。”龙盛市场集团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眼下正是移动支付和电商发达的时代,无论是农贸市场还是大型农贸超市,正逐步与时代接轨。“不仅越来越多的商铺和摊位用上了二维码支付,而且我们也将引进互联网+概念,与本地电商平台深度合作,市场内经营户免费网上开店,让‘电商+店商’的模式通过线上与线下进行深入融合。”该工作人员说。

未来的这里

将经历怎样的“凤凰涅槃”

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