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血管里流淌着“责任”!5个关键词,还原一个真实的张善哲

危急时刻,张善哲忠于职责,在驾驶室里完成了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双闪”,将生命永远定格在2018年11月21日。

他是怎样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无比珍贵的十几秒时间留给了坚守了13年的工作岗位;

他是怎样一个人?出殡当天清晨那么冷,邻里40户几乎每家都有人赶到现场为他送别;

他是怎样一个人?在离去的日子里,工友们驾车经过他病逝的地方就会忍不住想起他;

……

张善哲1967年出生,铁岭市西丰县人,当过5年兵。在部队服役期间,分别获得营嘉奖、连嘉奖、支部嘉奖各1次。1990年10月从部队转业后来到中石油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工作,转眼间已近30年。

连日来,辽报记者分赴沈阳、盘锦两地,采访张善哲的家人、领导、工友、邻居,试图通过他们的讲述还原一个真实的张善哲,通过细节追忆他平凡但却精彩的一生。

关键词一 爱岗敬业

“我们俩都是退伍后到的油田,在一起共事这么多年,用部队的话说,他是一个‘可以放心把后背托付的人’。他责任强,最后关头能这么做一点不奇怪!”陈金玉与张善哲共事13年,对他最为了解,“全车队有10台重型油罐车,他每天上岗前都会主动把车辆挨个检查一遍,哪里有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处理,13年来从未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安全行驶了30余万公里。”

张善哲离世后,工友想找几张工作的照片怀念他,却连一张正面的都没找到(穿白条上衣者为张善哲)。

油罐车偶尔会有故障发生,只要知道哪辆车不好用了,既不是“大班”也不是班长的张善哲总是利用业余时间主动上前维修。有时候油罐车在路上抛锚了,接到电话他就开着自家车赶去修理。“他是把厂当成了家,把油罐车当成了自己家的宝啊。”陈金玉声音哽咽。

关键词二 技术尖子

“张善哲是1990年到我们作业大队的,他的工作纪录到现在都没有人打破。”张善哲从部队转业后进入中石油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作业大队工作,刘国维是他当时的队长。张善哲善于钻研,在工作中练就了一身技术本事,只要他上手,大多数车辆故障都能“药到病除”。

只要张善哲上手,大多数车辆故障都能“药到病除”。

刘国维说,张善哲当时在作业大队负责井下采油工具的维修。“我们那个油管一根9米多长,张善哲就负责每天维修这个油管。他曾经连续工作10个小时维修了700多根油管,这个记录到现在都没有人能打破。”

张善哲在刘国维手下工作了15年,15年来他在工作上没出过一次差错。“张善哲是2005调走的,一转眼又过了这么多年,但你现在如果还让我选一个工作典型,我仍然选他!”刘国维老泪纵横。

关键词三 从不计较

“最近一年,善哲都在做倒班拉油的活儿。这个活儿需要上夜班,休息时间少,一般司机不愿意去,他却主动报名接下了这桩‘苦差事’。”中石油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党群工作部干部白宪顺说,“随着采油厂集输大队沈四联合站卸油台升级改造,所有捞油井所产原油需要加热后临时倒运。下午3点多上井,干得顺利晚上八、九点收班,晚的话就要10点之后了,张善哲干的就是负责用专用设备运输拉油的活。”

“大事小事杂事,不管是不是他的工作范围,只要你找他帮忙他就一定管,从不计较。”工友陈金玉回忆起2016年夏天的一件事。那天,刚下过雨的农村土路湿滑松软,队里一辆油罐车行驶到一个丁字路口时后轮打滑,司机不敢继续行使,赶紧把油罐车停在路边并打电话向队里寻求救援。当时张善哲已经下班休息,而且救援也不是他的工作职责,但接到队里的电话后,他还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救援。

关键词四 孝老敬亲

“善哲拿我爸妈当自己的爸妈孝顺,他就是我心中的顶梁柱,遇到他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妻子王春丽和张善哲相识于1990年,那时张善哲刚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结婚一年后,两人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从小,他就教育女儿要对工作、对家庭有责任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女儿做表率。”

王春丽说,就冲他拿我爸当自己亲爸那么孝顺,我能嫁给他就值了。

“我家本来在农村,老张为了方便照顾我父母,主动掏钱在同一小区里买了一套房子给他们住,这一照顾就是十多年。2017年我爸病重住院,老张守在医院没日没夜地服侍,直到陪老人走完最后一程。就冲他拿我爸当自己亲爸那么孝顺,我能嫁给他这辈子就都值了。”

“老张出事后,两个外孙子来了还一直喊着找姥爷,现在我们还不敢告诉他们姥爷已经不在了的事。等他们长大了,我会给他们讲老张的故事,告诉他们,他们的姥爷是一个多么优秀的人。”王春丽又一次泪洒衣襟。

关键词五 古道热肠

“从来没遇见过这么热心肠的人。工作上的好同志,家里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邻里的好弟弟、好大侄……全让他占了。”和张善哲住在同一栋楼的何文玲掰着手指数着,眼泪一直在流。

提起张善哲,邻居徐宪平(中)满脸悲伤,瞬间落泪。

“我们这栋楼老年人多,去年夏天,为了给我们做歇脚的小石凳他忙前忙后,啥时候看见他都是一身沙子、水泥。平时看见哪位老人拎菜回来,他离大老远就跑上前,接过购物袋就给送上楼。咱这40户人家每家每户他都帮助过,这么好的人怎么能不让人想啊。”何文玲说。

向身边的英雄致敬

张善哲的感人事迹经辽宁日报和新媒体平台发布后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中央和省内外媒体纷纷转发报道,无数相识的、不相识的人们写下饱含深情的语言寄托哀思——

“我们大家的榜样,为油田贡献岀了最后一份力,一路走好……”

“向平凡的岗位工人致敬,他们撑起了我们的职业观、道德观,值得我们尊敬!”

“老张的方向盘被他握出了水平、握出了高度、握出了运输人的责任!这种责任和热度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走样!”

“十几秒时间里,刹车、减速、停车,打双闪,能做到这一点特别不容易!”

“关键时刻一个人所体现出的职业操守、道德品质,靠的都是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紧要关头,张善哲的所作所为令人感动、令人敬佩。”

……

(记者/刘立杉 杨东 高鹤 李小杏)

相关新闻

张善哲启动生命中最后一次“双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