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科技创新大旗 无锡高新区成两大国家战略主战场

四旬春秋,辉煌巨变,改革开放40年,祖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中,科技的日新月异是值得人们骄傲自豪的璀璨一页。科技是强国的核心力量,无锡高新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二十六年追随时代的大潮,风雨兼程,一直勇立科技创新的潮头。现已成为无锡占据重要地位的经济增长区域,更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的主战场。

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改革现阶段,它可能比吸收创新更重要。无锡高新区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积极发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经济产业,多年来不懈努力,多方向深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目前已聚集物联网骨干企业1000余家,覆盖传感与感知、芯片与模组、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应用等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和领域。2017年高新区物联网产业产值突破1400亿元,占无锡市2/3,占江苏省1/3。今年以来,还吸引了总投资50亿元的海尔无锡物联生态网基地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特康科技产业基地项目等纷纷落户。其中,自主创新是这些企业的普遍特点。例如:位于高新区的国内传感器标杆企业美新半导体,凭自主创新,让无人机“航向角”精确度从1°提升到0.1°,使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了10倍。再如:无锡海韵体育发展公司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智能水质监测系统,以传感器取代传统人工采样,实时感知水质变化,并为运动场馆和监管部门提供自动预警和智能全面的管理方案。当前,高新区正积极筹建国家级物联网创新中心,按照政府+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形式,重点瞄准对物联网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进行研发突破,围绕智能硬件、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三大方向,进行技术转移并投入到首次商业化中。作为国家自主创新和传感网创新两大示范区,无锡高新区绝不是浪得虚名。

高新区还于2017年推出“城市云脑计划”,传统的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往往是各政府部门各自为政,每项应用相互独立,容易出现重复建设,产生信息孤岛。“无锡高新区的城市云脑计划首先为零散的物联网应用搭建起可数据共享的平台层,作为新型智慧城市的中枢系统,让城市拥有‘大脑’,进而将现实的物理世界数字化,通过‘大脑’处理数据、统筹指挥,实现对城市政务、民生、产业等事务的自主感知、全面处理、智能分析和精准执行。”无锡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新吴区副区长胡逸介绍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无锡高新区首先和阿里云合作,阿里已经把物联网作为它的第五条跑道,阿里云的物联网公司就设立在高新区。阿里云与江苏智慧新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飞凤平台面向不同行业、上万个传感器终端、上百种传输协议,提供了一个具备兼容性、高并发、高可靠的城市物联网基础平台,能够支持海量多样传感器所带来的数据接入,并能实现主流通讯协议快速稳定标准化接入,从而消除数据和行业壁垒。同时,飞凤平台还是一个高效的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不仅可为各行业提供通用开发接口,还可为需求方和物联网企业提供对接线上服务,目前已有600余家物联网企业入驻,对接需求准确性达80%。

“城市云脑计划”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平台,但传统产业如何真正地更新迭代,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在不断的探索中,高新区推出了“产业唤醒计划”,用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唤醒传统制造业,让它们破茧成蝶,焕发新的生机。目前,首批与高新区“产业唤醒、智能制造”项目签约的15家企业都推出了具体的实施计划:英飞凌半导体将投资3亿美元引进先进智能化设备,实现产能提升和技术升级;松下能源将投资2.4亿元购置智能生产设备,进行锂电池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小天鹅股份将投资1.6亿元引进智能化生产线及精益生产智能管理系统,建设洗衣机智能工厂。还有不少企业开启自我唤醒模式,去年底,12家高新区企业自发成立了无锡高新区精益智造联盟,目前已有30家会员单位,致力于辐射全区制造业,推动物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虽然在科技创新,招商引资方面成绩斐然,大批优质企业纷纷入驻,但针对外部环境的多样,创新企业要求的多元,无锡高新区对自身的工作要求一直在不断完善提高,力图创造极佳的营商环境。胡逸副区长说:“我们政府会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障创新,让他们毫无顾虑地去创新,毫无顾虑的去创业。我们希望做一个背后啦啦队的角色。”是的,创新是政府和企业共同的发展核心,政府致力于为创新企业解除各方面的后顾之忧,保障创新、创业的顺利进行。

创新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未来,无锡高新区仍将马不停蹄,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纵横驰骋,正如阿斯利康无锡供应基地生产副总裁戴珊所说:“在无锡高新区每天都诞生新思想,促进物联网创新模式不断清晰。(苏闻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