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组织小朋友们采访体验

龙煦霏: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主持人,双语主播,财经专栏作家,青年学者。

语言是区别人与普通动物之间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它可以表达人的诉求和情感,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语言艺术教育是美育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结合

龙煦霏从2010年开始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读研究生,2014年起又攻读了博士学位,在此过程中也一直从事主持和教学的工作。在她看来,语言艺术教育涵盖的范围很广,大体可以分成广义和狭义的两种。

狭义的语言艺术教育更多是培养专业型人才,比如说播音主持专业、新闻传播下的口语传播方向,还有表演专业的台词训练等。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对语言的一种艺术表达,更多的有一种技术层面的要求和美的感受。

而近两年更加流行的所谓广义的语言艺术教育,涉及到了很多方面。龙煦霏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受到语言艺术教育的培养和熏陶,如今青少年口语表达、经典诵读等课程在市面上很常见,旨在抓住孩子几个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提高孩子的“语商”,这是一种非常正确的趋势。

语言不仅有表达诉求、增进感情的实用价值,还有相应的艺术价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需要语言艺术带给我们美感的熏陶。“所谓恶语伤人六月寒,其实不会表达的人不一定是心坏的人,但是不恰当的言语可能就会伤害情感、加深裂痕,所以我认为广义的语言艺术教育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越来越受重视。”龙煦霏如是说。

青少年语言艺术教育能让孩子们的想像力得到更好的拓展

龙煦霏认为,传统应试教育讲究标准答案,但这在语言训练中会束缚他们的思维模式。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很多行业都需要,正如艺术和科学是硬币的两面,不论他们未来是否从事相关工作,通过语言艺术教育的培养都能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更好的拓展。

语言艺术教育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可能很多人会问,学习语言艺术到底有怎样的好处呢?

在社交层面,龙煦霏列举了一些企业家、经济学者的例子。她认为除了长相之外,如果一个演讲者有特别好的语言表达力和震撼力,甚至侵略性,那么现场的效果会很棒。尽管经济学的一些内容比较晦涩,但善于表达的经济学家能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他的观点。现在很多企业家都愿意做自己企业的品牌,如格力的董明珠女士、哇哈哈的宗庆后先生,再比如年轻人的创业导师马云先生,他们的演讲都很精彩,充分体现了他们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吸引力和逻辑性。

在求职方面,龙煦霏笑说做语言工作的最不怕面试,或者比如求职、见客户时,如果语言的气场对了,事情就很好往下谈,所谓“晕轮效应”,第一印象很重要。这个时候语言艺术就指导我们把握受众心理,更好地表达诉求点。

在孩子升学方面,其实现在国家也在转向,对英语、奥数等方面的考察重视程度有所降低,但是对艺术教育和艺术考试还是非常重视的。现在很多孩子在与同学沟通时不自信,不愿意表达或者表达不到位,这也需要语言艺术教育的引导。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再加上“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变成全球的共识。我们说“一带一路”文化先行,就一定要让语言先走。俄罗斯“高考”把汉语纳入明年的考试体系,未来汉语应该会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而作为老祖宗留下的瑰宝,我们应该守住这块文化阵地。

所以未来不管是从孩子升学的潜在需求,还是从社会交往、求职工作,还是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来看,语言艺术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以毫不夸张地说,语言艺术教育打好基础的话,在学习其他科目当中是会有一个特别好的基础框架的。”龙煦霏说。

AI主播是否会抢主持人饭碗

关于“AI主播是否会抢主持人饭碗”的话题,龙煦霏表示现在很多家长还有学习这个专业的孩子自身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尤其是新华社之前出现的AI主播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好多孩子开玩笑说我们还没就业就先失业了,因为很多人对主持人的理解就是“念稿的”,其实这是对主持人的一种粗浅理解或者误解。

主持人包括播音主持专业,可能播音给我们的感觉是镜头前新闻主播的样态,而主持人更多的要体现一种有温度的传播,这是不能被机器所替代的。比如在做访谈的时候,嘉宾是否愿意聊我们预设好的话题?其实很多时候主持人要现场进行很多应对,迅速抓取信息点。比如嘉宾演讲的内容和主办方拿到的题目有出入时,就要考察主持人的文化储备。龙煦霏就一直在坚持提升自己,她从2016年开始在《中国商界》等杂志上发表财经专栏,每一期话题都需要学习很多新的内容。很多非常著名的主持人,比如白岩松老师、董卿老师,他们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不仅由于他们完成了既定的主持工作,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文化素养,这种品牌效应和个人魅力是能够影响他人的。当然主持人的基本功很重要,既然学了这个专业就要有基础功力,但更多的时候是文化素养的储备,这个文化素养储备不仅是现有的知识,更多的时候需要快速学习的能力。比如这两年教育部在设置考试的时候,像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艺考”就增加了初试,也就是增加了对于孩子们文化素养的考核,只有通过文化素养基础才能进入面试阶段,从考试的设置可以看出,学校的用意其实是非常深远的。

龙煦霏认为,未来的语言艺术教育既要承载历史的厚重感,也要表现语言的时代感,用主流喜闻乐见的形式去表达,这样它的传播力、影响力才会深远。“作为语言艺术教育的学习者、实践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我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当中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去推广语言艺术教育!”

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实施工程》之“华诵-中华经典演绎大会”

2018年10月教育部发布《中华经典诵读实施工程》方案,在这个实施工程中“我们看到:用普通话诵经典,用规范字书中华”,我们能做的就是前一句普通话诵经典。十九大报告中习大大讲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其实是我们全民族都需要重视的一件事儿。“华诵-中华经典演绎大会”中,更多的是选用了中国传统的优秀的经典诗文,从一种美学的角度去让孩子们去感受经典诗文带给我们的一种艺术意境和美感。2019年1月份我们牵手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大学、教育部语言艺术教育学会、中国传媒大学等机构联合主办“华诵-中华经典演绎大会”。艺术它是有相通性的,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艺术门类让孩子们去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1月底将在北京大学做一次全方位的艺术展演。此次展演活动是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实施工程》的一个窗口,未来,还将做一些课程的落地活动。(陈逍 徐彦忱 张博远 )

(图片由小白杨在成长提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