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绍兴方言闹笑话到扎根上海,章瑞虹在《石库门的笑声》里忆当年

在来现场看《石库门的笑声》之前,越剧名家章瑞虹早已吃过圈中好友的“安利”,所以当她今晚来到中国大戏院为毛猛达、沈荣海演出助阵,心中十分欢喜。中场,章瑞虹登台秀上一段拿手好戏《孔雀东南飞》,既是为了回报前辈当年带自己跑码头的恩情,也是前来取经,毕竟,“这样火爆的场面久违了!”

图说:章瑞虹为《石库门的笑声》助阵 官方图

1984年,章瑞虹从浙江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学习,毕业后就进入上海越剧院青年团。章瑞虹还清楚地记得初来上海的时候,跟着上海滑稽剧团出去跑码头,其中就有毛猛达和沈荣海。那时的章瑞虹还不太会讲上海话,台上自我介绍的时候,她是用绍兴话说出自己名字的,当时就站在旁边的毛猛达马上接过话头:“瑞虹?裁缝?”方言里的谐音梗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如今,章瑞虹的上海话已经说得非常好,上海已经成了她的第二故乡。这次看到毛猛达和沈荣海的新作,章瑞虹的内心受到了很大触动,“毛猛达说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绝不重复自己’。我之前就听说这次演出都是全新的段子,他们已经这么家喻户晓了,还在不断地超越自己,非常难得。”

图说:章瑞虹为《石库门的笑声》助阵 官方图

的确,《石库门的笑声》没有热搜、没有水军,靠着口口相传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剧场,听两个“老男人”妙语连珠3个小时,靠的是什么?章瑞虹觉得,说观众经历的身边事,讲观众没说出口的心里话,让这部作品相当接地气,也让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归根结底,艺术创作还是不能脱离时代。

现在政府对戏曲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可以说戏曲人的日子要比以前好过,但章瑞虹觉得,戏曲人还是应该有忧患意识。越剧从在嵊州起源到在上海发扬光大,整个发展过程也是一直在求新变革,根据的就是市场和观众的需求。只有观众喜闻乐见了,作品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够给这个剧种带来活力。(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