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临家人追忆:父亲去世前看到《白塔秋枫》样书 达成最后心愿

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获悉,著名川剧演员蓝光临于12月15日晚9点32分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去世,享年83岁。据其儿子蓝云介绍,蓝光临是因呼吸循环衰竭去世,他这两年身体已经越来越不好,没有进行抢救,家人陪伴他离世。

“克勤克俭辛劳一世,慈父慈心养育儿孙,音容宛在。”蓝光临的灵堂搭建在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大院内,蓝光临的儿女以及众多徒弟、川剧同行都在现场悼念这位川剧届的大师。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蓝光临女儿蓝曦表示,父亲走的很安详。“四世同堂,还有一个相濡以沫多年的爱人。更重要的是,他写了二十多年的书《白塔秋枫》终于定稿,他前两天还带着眼镜看了样书,非常激动。这也算是他最后的一个心愿吧。”

蓝光临家人在灵堂

去世前看到《白塔秋枫》样书达成最后的心愿

蓝光临的女儿蓝曦告诉记者,这两年父亲就在医院进出很多次了,身体状况愈发不好。“从前天(14日)晚状态就很差,排尿很不好,让我爸爸觉得非常不舒服。住院的这段时间,他食欲很差,有时候连喝水都要被呛到,以前他的食欲非常好。”住院这段时间,除了家人,蓝光临不愿意告诉其他人,他大多数时候想一个人安静的躺着。“爸走的时候很安详,看上去就像睡着了一样。”蓝曦红着眼告诉记者。

在蓝光临的儿女们看来,父亲的离世,是没有带着遗憾的。《白塔秋枫》是蓝光临艺术生涯的回顾。幸好王超三番五次督促,才让师父蓝光临在去世前亲眼看到,避免了带着遗憾离开大家。据了解,这本书将于明年4、5月份正式出版。

蓝光临和王超(右二)

今年的6、7月份,应该是蓝光临最后的快乐日子,因为远在国外的亲人都回到成都。“那段时间大家住在一起,每天有说有笑。有半个月,我爸坚持每天在过道走一千多步,精神特别好。他特别喜欢去茶馆,照顾他的保姆就推着他去茶馆,很高兴。”蓝曦感叹道。如今,她们最担心的人是妈妈。“我爸这么多年,多亏了我妈无微不至的照顾。虽然做好心理准备,但是我爸走的那一瞬间,我妈还是非常激动,很难受,现在她是非常需要我们的陪伴。”蓝曦告诉记者。

蓝光临全家福

徒弟追忆:师父随时都惦记着川剧

“太突然了,完全没有思想准备。老师这两年身体是很虚弱,但是他神智非常清晰,经常给我们说戏。”蓝光临的弟子、著名川剧演员王超红着眼睛告诉记者,身旁他的师兄郑洪,早已泪眼婆娑。“我昨天才从重庆演出回来,昨晚(15日)师娘给我打电话,说师父走了,我当时就愣在原地。后来才晓得师父已经住院8、9天,怎么不早点告诉我们啊,连见师父最后一面都没有赶上。”王超告诉记者,这个月4日他才去师父家里,师父还惦记着川剧。

“四川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记录工程’专门针对老师的川剧艺术,启动了‘抢救性记录’工作。针对其艺术经历、代表剧目、传承教学等展开记录。师父一直说要先把这个录了,能让更多喜爱川剧的人能用得上。”

在郑洪眼里,师父一直不求名不求利,受到很多人的敬爱,即便生病也要给他们说戏。对此,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郭勇透露:

“当时蓝光临老师已经住院,我们根据他的身体情况前去拜访,每次只能拍摄半小时到40分钟。”郭勇介绍,目前口述部分已录制六七十个小时,其中有4到5个小时的内容由蓝光临亲自讲述。

著名川剧演员陈巧茹正在参加一个活动,知道蓝光临老师突然离世的消息,心里特别难过,不愿意相信蓝老师已经离开了我们。陈巧茹最后一次去看望蓝老师,是前段时间跟他录一个视频,当时看蓝光临的身体状态其实已经很不好了,“但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离世了。”陈巧茹非常难过的说道。

蓝光临和陈巧茹

谈到蓝光临,陈巧茹说他是她最敬佩的老艺术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对年轻演员的培养。蓝光临已经是一个大名家的时候,看过陈巧茹的演出,那个时候陈巧茹还是一个黄毛丫头,跟着张光茹老师演出《打神》,看完演出后他说这个孩子的培养前途很大。

“接下来他又教了我很多,在我还是临时工的时候,他点名让我跟他唱《石怀玉惊梦》。当时都是论资排辈,我前面还有很多老师、师姐,都应该先轮到她们去演,但他点名让我跟他配《石怀玉惊梦》。这是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最感激他的地方。”

陈巧茹说这些年蓝光临一直都在培养年轻的孩子们,真的非常非常用心的在培养接班人。蓝光临对于自己热爱的川剧舞台也十分敬业,他非常认真的、玩命的在舞台上呈现每一个角色。陈巧茹说道:“在他60多岁的时候,还要走‘倒硬桩’,他这种老艺术家的敬业精神,真的是我们不可想象的。他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场戏,对观众的认真负责,这是我对蓝老师最敬仰也是最敬佩的部分。

蓝光临和陈巧茹(左二)

红星新闻记者任宏伟实习生胡楠摄影报道

编辑陈怡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