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河南站启动

活动现场 赵亚星 摄

人民网郑州12月17日电(霍亚平) 12月17日上午,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河南郑州站启动,新华社、山东广播电视台、国家电网报、北京法制晚报等12位记者,通过讲述亲身经历,分享了自己的一线采访经历及所思所悟。

“入社十年,七年驻外,辗转利比亚、也门、伊拉克三个战场,亲历大小战斗十多次。枪林弹雨,泪水哀嚎,生死离别,荣辱兴衰都已化作"新华社几月几日电"。”这是新华社记者刘万利讲述他与红旗的故事时说的。“动乱中,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撤侨的车队,总是会悬挂五星红旗,通过检查站时,五星红旗就是我们的身份证。”七年的驻外生涯让他深刻感受到五星红旗一直都在他身边,是他的家,他的避难所,更是他精神的支柱。七年的驻外经历,更让他强烈感受到我们的国家正走向富强的道路。

北京法制晚报记者徐焱以《暗访的那些事》讲述了自己在监督报道中发生的故事。演讲的开始,他分享了两张照片,他说这是他工作时别人给他拍的。但是除了远方微弱的灯光,照片里什么都看不到。“我就在黑暗中。”徐焱和暗访组的小伙伴们跟踪报道了为华联超市、华润万家社区便利店及好邻居便利超市供货的北京铃吉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厂,曝光了该厂生产车间卫生环境恶劣、食品“早产”等问题,并联合北京食药监局查封了这些猪肉。河北定州小作坊用工业火碱烫羊蹄、京深海鲜市场运活鱼下麻药、北京海底捞后厨不卫生等报道都是由他们的团队完成的。

“我们这些做暗访的,工作环境都不是特别好,以至于我的朋友开玩笑和我说"你们的工作就是爬冰、卧雪",但是我觉得非常真实。我们暗访所拍摄到的所有东西,既要符合法律规定,也要符合新闻伦理、职业道德,不能一味追求真相而采用违背职业道德、新闻伦理的方式。我们用了最笨的方法、最原始的视频,来还原这些违法行为。”徐焱称。

“这次我来参加比赛,我朋友说你一个做批评报道的,都不属于正能量的范畴。但是我觉得,舆论监督报道虽然揭露了一些丑恶,但更多的是弘扬正气。我们既为政府分忧,也为百姓解困。暗访调查报道,虽然盯住社会的一些阴暗面,曝光了一些人的违法行为,但这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种传播方式。我认为,新闻从业者的担当和良知,是我们这个社会长治久安、民众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徐焱表示。

“在距离地面高度超过200米的黄河上空的电力铁塔上,可以360度空中观景,我吃了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顿饭。”国家电网报记者徐可以《我用镜头记录你》为题,分享了他的采访故事。

“去年九月,我来到200米高空的特高压黄河大跨越铁塔进行采访。采访对象王进是国家电网公司的一名巡线工人,曾经创造了世界记录——世界首次660伏电压等级的带电作业。这次的高空走线,王进在天上走了4000多米,翻越了8座铁塔,验收了1200多颗螺栓,历时四个小时。他在空中如履平地,我却颤颤巍巍、心生退意。王进一如平常地拿出水和面包吃了起来,在200米的高空,虽然有安全措施,但是我还是十分害怕。在这里,我吃了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顿饭。”徐可自嘲道。

“宣传报道特高压工程的十多年里,我拍摄过很多像王进这样的电网员工,他们只争朝夕、奋进拼搏的精神时刻鼓舞、感动着我。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中国倡议",我所拍摄的特高压,就是这个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所在。如今,中国特高压和高铁一样,成为中国"走出去"的金名片。我是一名来自国企的行业记者,我有责任、有义务来记录中国电力的发展,记录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辉煌成就,记录我们美好的新时代。”

此外,宣讲团的其他成员纷纷结合自身采访经历,讲述了他们在采访过程中的精彩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下记者的风貌,捕捉中国好故事。好记者们的讲述自然流畅,感情真挚饱满,不仅带来了诸多感人肺腑、引发共鸣的好故事,也展示了新闻工作者的优良形象,引起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和好评。

据了解,“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宣部、中国记协等每年组织进入决赛的演讲者及部分进入选拔赛的演讲者组成巡讲团,分5路赴福建、广西、重庆、辽宁、河南等十几个省区市开展巡讲。除了为当地新闻单位和高校新闻院系师生作报告,还走进党政机关、宣传思想文化单位、厂矿企业、居民社区等,深入基层,加强了优秀记者与社会各界的联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