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当上核雕"掌门人" 烟台根雕产业现年轻工匠身影

胶东在线12月17日讯(记者侯嘉伟) 12月15日-24日,烟台根艺协会第二届“东方杯”根艺展在东方文化市场举办。6大展区200多位烟台本土根雕艺术家的近千件作品参展。

工艺大师现“80”后新面孔

一个桃核雕笔筒做了三个月

有的开出了一朵牡丹,有的是一柄荷叶,还有的是这只憨态可掬的小猴子……来自龙口半岛根雕协会34岁的于利恩学了四年桃核雕刻,现场,他的展位上不仅有作品,还有各种刻刀工具:“桃核雕主要是配饰、手把件儿。因为每枚桃核儿的表面纹理、孔洞都不同,所以没有一个图案是一样的。”

37岁的刘凯鸿和他工作室的员工们正在展示葫芦烙画、葫芦浮雕以及掐丝珐琅葫芦画。打父亲那儿学来的制作葫芦技艺,又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内容:“传统的葫芦雕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发了掐丝珐琅的以及皮革粘贴的葫芦装饰艺术品。”

33岁的田芷鸿也是子传父业,他的父亲是非遗传承人。他把一枚枚小小的桃核经过镶嵌、拼装、打磨、抛光等工艺,变成了花纹不一质地典雅的手镯、木梳和笔筒。一个精巧的手镯要把数十枚桃核儿找好角度,严丝合缝地一个个拼成圆圈再进行打磨。通常一个手镯完工需要三天的时间,一个笔筒则用了三个月时间。

“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年轻的‘工匠’师傅参展非常多,而且,祖传的手艺不仅得到传承,还有更加丰富、更新颖的表现形式。”烟台市根艺协会秘书长于路伟介绍,本次展览共计200人参加包括龙口招远开发区等11个县市区根艺协会参加展出了近千家根艺作品。

“以往师傅在雕刻的时候,根本不让人看,在今天的展览现场我们既有雕刻师傅现场制作、现场培训、现场交流、现场点评,也能让观众看到制作的过程。”于路与往年不同的是,从材质来看用料广泛,从名贵的紫檀、崖柏、花梨到当地寻常的槐树、柘树、欧梨材料都有。从制作工艺上有明显提高。

老太太烧火棍儿里“抢”出艺术品

根雕艺术家点“木”成金

两只小鸟对唱在小窝里,一件“爱巢”作品是龙析树根原生态制作的。平常的朽木根经过拼接,如同风过残荷,一块“根包石”石头原物保留成江南小镇的屋脊,根则雕刻成了江南风格的民居……

“根艺作品主要看造型,讲究的是‘七分天生三分雕琢’。作品要取自于纯天然的树根形态,一个是看材质,第二个是看外型。”69岁的市根艺术协会王士利介绍,根雕艺术品分为三种,一种是木雕,就是在木头上雕刻,以雕刻工夫见长,第二种是树根上进行雕刻,第三种是根艺,主要就是原始形态上略加工一下。

王士力最满意的一件作品叫影壁千秋”,像一个达摩面壁的影像跃在眼前。

“这个‘玉兔金秋’就是现从农村老太太的烧火棍子里‘抢’回来的。那像雄狮一样的是琥珀木老树根子,是我听说开发区八角那儿搞拆迁,跑到那儿四处找树根儿,这块树根子当时就和一堆烂木头泡在路边的一个水洼里。”王士力说,他“玩”根雕,几近痴迷。

“我骑摩托车10年跑了13万公里!一年下来,除夕上午都在山里扒树根找材料,家里各种树根料大卡车能拉四车!”王士力说,每个搞根雕的,都能讲出自己“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

根雕艺术家九成以上是70后

更多白领“圈粉”进入行业

“根艺价格也看材质。现在崖柏炒得很历害,像海南黄花梨、红酸枝以及黄崖柏的本钱就很贵。”烟台市根艺协会会长刘建生介绍,随着根雕艺术走进家庭,工艺越来越精,价格也水涨船高,现在比10年前高了3-5倍。

刘建生说,烟台根雕市场可以,虽然价格高,但目前港城根雕消费需求和能力都有潜力,根雕产业也十分有前景。

“这个东西实际上很赚钱,只要有眼光,比上班强。”刘建生坦言,别看根雕艺术品价格高,但市场行情好,一块崖柏树根料本钱可能才1000元,但经过艺术家的眼光打造,卖上3万块钱也是有市场的,有个爱好也能养家赚钱。

与此同时,港城根雕根艺产业白领层“圈粉”。“我们根艺协会现在是200人,其中,九成以上是70后,今年又增加了许多80后、90后的,而且,很多学过书画的爱好者都积极加入,学习根雕工艺。”刘建生说,现在,有大批像来自于设计院、企业老总等高级白领加入协会,从群体来讲,呈现出年轻化和高学历的特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