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改革开放40年:看出行变化,品幸福生活

转眼之间,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年。这四十年很快,快到每个人必须加速快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四十年又很慢,转头回望,从田垄地里的农村改革到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无不历历在目,让人感同身受。

从蜗居到跃层别墅

家住锦旺南苑的徐崇焕大妈是一位有着四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对于这四十年的变化,大妈深有感触,最直观的便是居住的房子变大了。以前住的是八十多平方米的房子,现在住的房子有三层楼,共三百平方米。三百多平方米的大房子,老两口住的那叫一个舒坦,除了自己和子女的房间,还配置了棋牌室、储藏室,生活设施应有尽有。

住的变化大,行的变化也同样。徐大妈说,现在出行和以前比起来直接是“鸟枪换炮”。以前总是骑自行车带着小孩来来回回,后来有了电动车,而现在子女们都换上了汽车。

与徐大妈一样,扬州很多居民有同样的感受。大家感慨,改革开放让百姓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提升了所有人的幸福指数。国家越来越富强,社会也越来越稳定、安全,人们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越来越好。

要说改革开放的成就,涉及到方方面面、各行各业,说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而对于老百姓来讲,他们能真切感受到的,就是生活的富足,日子的红火。记者发现,很多人固守多年的老习惯都悄然发生了改变。

从钱包随身带到手机支付

上午,72岁的滕祖文大爷买菜回到四望亭社区的家,掏出手机向老伴报账,他戳着手机,一笔笔开销说得明明白白。大爷感叹,一机在手、天下我有,二维码一扫就把钱付清了,钱都不用带,且用不着给零钱,太方便了!交待完账目,大爷又坐在沙发上,盘点一个月的开支和结余。滕大爷说,自己有个手机银行,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全部打到手机上,一目了然。

老爷子说,如今互联网时代了,自己也得跟上步伐。比如手机支付就好处多多,不像过去,零钱和钱包随身带,大笔积蓄还得跑银行上存折。这不,家里有两本“老古董”存折,零头钱一直懒得取,上面的字还是手写的,放到现在就当留个纪念。

记者注意到,这两本存折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封面上写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字。翻开一瞧,里边的流水业务还是用钢笔手写的。大爷说,存折是他1976年退伍回来分配到柴油机厂上班时,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的户,当时每月39块钱的工资全打在存折上,银行也没有电脑,顾客得排队等柜员手工做账,柜员按照号码,抽账本看才能查到顾客的钱。

改革开放之后,物质逐渐丰富,工资也涨了,生活有了明显提高,存折上的数字也逐年增多。工资从原来的几十块钱,涨到了100多块、400多块、800多块钱……后来存折本上有了磁条,可以通存通兑了。

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从最早的手写存折,到用上了银行卡,再到现在直接用上了手机银行、支付宝和微信,存钱用钱方式的变化,折射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变迁。滕大爷的幸福生活,其实也是千千万万扬州人生活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扬州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扬州市统计局公布的《2018扬州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扬州平均每百户拥有30.5台助力车;到了2017年,平均每百户达到了162.5台。从家用汽车方面看,2010年平均每十户家庭拥有一辆车;到了2017年,平均每三户家庭拥有一辆车。从住房面积来看,扬州市区的人均住房面积从2005年的31.1平方米,涨到了2017年的44.4平方米,上涨了十二平方米,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房间。

此外,2017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49.9部、中高档乐器7.2架、洗碗机1.5台,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8部、1架和0.7台。这些数据的变化,意味着市民消费已经不局限于“吃饱、穿暖”,而是向享受型消费转变。对此,市民们纷纷感叹,如今的生活比蜜还甜,有的吃有的玩,生活无忧无虑无烦恼,相信在未来生活会更加幸福。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过去的这四十年,我们很多人都有幸亲历,我们都是这段光荣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见证者和受益者。岁月不老,初心不改,回望40年,是向改革者致敬,更是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为了更好的明天,大家一起努力。

来源|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郑艳秋、徐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