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专题】手机大跃进 全球生产版图面临重组!

2018年,正是智能手机产业进入高原期的重要转折,国内手机在全球市占率持续上扬。2018年第3季,全球手机3.8亿支的销售量,国内囊括了其中的1亿支。但在美中贸易战争的氛围下,国内手机的前景,也不见得全然敞亮!

国内手机品牌技术不断创新,价格、产品线亦面面具到,如今的成功可以说是“偶然中的必然”。

国内手机大跃进的关键,原因可以归纳为创新、竞争、价格,以及梯队前进、在地布局、政府支持等。国内目前在全球市场可以名列前茅的企业包括华为、小米、Vivo、Oppo、一加、联想、酷派(Cool Pad)、海信、中兴(ZTE)等,其中有7家挤入全球前十大的排行榜,很多公司以第二家华为、第二家小米为目标的心态经营,企图心令人惊叹。

中韩对决关键时刻比创新争抢滩

同样的规格,只要3分之2的价钱,跟排了一长排的国内品牌相比,韩国仅有两家品牌,而日本早已败下阵来,不敢多提手机品牌的商机。国内品牌万箭齐发,技术不遑多让的同时,产品线完整且可互补,加上质量、价格、通路面面具到,国内手机的成功可以说是“偶然中的必然”。

Vivo领先推出指纹辨识的手机,华为则以人工智能(AI)与三镜头手机向世人夸示先进的技术能力。小米则在印度设厂,直攻印度商机,与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时有拉锯。在2018年的市场争夺战中,三星偶尔可以抢回第一名的宝座,但时日一久,三星似乎也很难挡住国内品牌的进击。

2018年开始,可折叠式手机横空出世,品牌商一概认为,谁能抢到高位,谁就继续引领风骚。关键在于面板的装载方式,据悉三星、华为是内装,而小米偏好外显的方式,两者给予消费者的体验不同。

为此,这几家代表性的企业正在积极布局新产品,而当中关键的面板,也是中韩两国面板业者较劲的重点,京东方与小米、Oppo密切合作,谁能率先推出新产品,就能印证自家产品的创新性,以及超越竞争对手的积极作为。

对于这种概念,国内业者更是积极。过去是三星、苹果(Apple)对决的时代,未来将是韩国与国内的竞争。小米会先以国内市场优先布局,而华为则希望抢先在三星之前,完成可折叠式手机的上市,2019年将是中韩对决的关键时刻,也许,亦是决定国内品牌真正成为世界级品牌的年度。

华为小米直捣黄龙冲击韩国通路

韩国手机市场一年超过2,000万支,三星、苹果、乐金(LG)这三家企业加总就有99%,其余厂商毫无空间可言。除此之外,韩国手机平均单价世界第一,因此只要能进入韩国市场的业者,几乎保证了获利丰收。

但韩国市场在三星、乐金两强的长期布局下,除了苹果手机挟国际顶级品牌优势,尚有一席之地外,外国品牌都是铩羽而归。如今受到小米等低价手机的压力,韩国市场有可能出现骨牌效应。

过去三星曾一度从韩国国内手机市场赚到每季10亿美元的获利(不是营收,是获利),三星与乐金分食韩国市场,意味着这两家企业在韩国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共同享受的利益,比日本的索尼(Sony)、夏普(Sharp)、Panasonic等多家厂商分食的日本市场还要多。

据Euromonitor估计,2019年韩国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规模为2,024万支,比2018年减少5.9%。国内市场萎缩,单价下跌,消费者对于当地品牌寡占通路导致价格长期偏高的不满,在国内品牌前进韩国之后,冲击了韩国国内市场。

过去韩国市场被称为外国手机的坟场。但华为与小米两家手机厂几乎同时宣布进军韩国市场。这是巧合,抑或是直捣黄龙,釜底抽薪之计呢?更多新款手机上市,带来的是通路的革命,全额自付、非绑约手机增加许多。

过去韩国绑约客户高达92%,比全球平均的61%高出甚多。然而,结构僵化的韩国市场,正受到新的力量冲撞中。一旦国内品牌成功登陆,抢下进攻市场的桥头堡,不难预期三星也将提供更多的采购选择权给消费者,如此一来消费者可以跟电信公司谈判,或者购买USIM卡。

新的韩国手机市场结构正在形成,过去宏达电也一度前进韩国,但终究口袋不够深,只能算是试水温。但如今华为、小米却试图假戏真作,韩国国内市场正在形成新的风暴,无论三星或乐金,恐怕都再难从国内市场分享到足够的获利资源。

三星撤守天津转攻越南供应链大洗牌

现在三星的手机在国内品牌的夹击,以及国内当地生产成本激增的压力下,正大规模转进越南、印度两地。

此外,三星手机也开始使用国内产的关键零件,象是舜宇光学打进三星供应链,也供应其摄像模块。而国内不再只仰赖低价取胜,在市占率稳定上扬之际,国内手机慢慢在规格上也显着改善。

2013年,三星手机在国内的市占率还高达20%,但到2018年,市占率跌到微不足道的0.8%。三星在国内原有天津、深圳、惠州三处生产基地,自从布局越南工厂之后,国内生产比重逐渐降低。2018年4月,由于国内市占率降低、生产条件恶化,天津通讯设备工厂已经进入停产状态,6月时连手机都停产。

现在三星将生产重心转移到越南。在河内邻近的两个工厂,各有1.2亿支的产能,而2018年6月开工的印度工厂,也是规划1.2亿支的产能,如果以2017年三星全球销售量略低于4亿支估算,这三大工厂的产能,显示了三星对于印度、越南两大生产基地的重视。

根据估计,2017年全球功能手机的销售量为5.1亿支,其中1.6亿支在印度市场销售,所占比重高达32%,而三星在印度市场无论是功能或智能手机的销售量都超过3,000万支,在市场逐渐从功能手机转移到智能手机的过程中,三星仍具备强大的品牌优势,这也是三星积极在印度设立工厂的原因。

但三星在新兴市场的市占率一直遭到威胁,2018年第2季,小米在越南市场的市占率首次达到5%,进入前三位。据市调机构CounterPoint估计,三星在第2季的市占率从去年的41%跌到37%,Oppo以22%居第二,小米提高到5%,排第三。其余苹果与华为也都有5%的市占率。

印度手机成兵家必争地擅营销者封王

过去印度手机市场有个特色,只要谁加码做营销,谁就当庄、成为领导品牌。但国内手机品牌一加(OnePlus)在2018年第2季的印度顶级手机市场上,以40.5%异军突起,成为销售第一品牌。

这家Oppo蓝光事业部前总经理刘作虎主导的手机品牌,2017年第2季时的市占率仅有8.8%,但短短的一年之内增加到40.5%,打破苹果、三星寡占的局面。

所谓Premium的机皇机种,是指3万卢比(约437美元)以上的市场,这个市场的比重仅有3%,但获利却贡献了12%,在印度是知名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产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系列之3)

关注DIGITIMES,产业资讯一手掌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