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风采 | 包起帆:在创新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图说:昨天下午,于漪和包起帆(右)抵达上海,受到热烈的欢迎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摄

昨天下午,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的包起帆与上海代表一起载誉回沪。戴着沉甸甸的奖章,他激动地说,这是一份意外惊喜。“荣誉不属于我一个人,而是上海千千万万职工创造的。”他感慨说,“我只有初二文化水平,做过码头装卸工、机修工,要不是遇到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怎么可能做国际领先的集装箱标准。”

从码头工人起步,到工程师、经理,再到上港集团副总裁、上海市政府参事,包起帆始终坚持创新。他说,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取得多少成果,更在于带领和帮助更多人成长,用创新助推国家和社会发展。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包起帆就已是闻名全国的“抓斗大王”。先后发明五六十种抓斗,推广到全国港口,还在铁路、电力、环卫等行业广泛应用,并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30多年来,他荣获3项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6项国际发明金奖;连续获得五届“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身为工人发明家,他创造了太多辉煌,却没有因此停步,“创新”一直是他的人生主旋律。

做工人时,为节约钢丝绳,他主攻卷筒革新,延长寿命8倍;当了工程师,发明木材抓斗、生铁抓斗,确保安全生产;担任经理时,开辟中国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当上集团副总裁后,他领衔制定ISO 18186国际标准,全票通过国际复审,中国物流创新标准成为英国、荷兰等7国标准。

资料图 来源/视觉中国

1995年,包起帆到上海港龙吴港务公司当经理,瞄准小件杂货集装箱化和散货专业化革新,创造性地提出打造中国港口内贸标准集装箱水运工艺系统。他8次到南方寻找愿意合作的船公司、货主和码头,解决了设备、工艺、单证、计算机管理等技术难题。在交通部的支持下,1996年开辟中国水运史上第一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20多年来,内贸标准集装箱已遍布全国50多个港口,2017年的吞吐量达到9218万标箱。

进入新世纪,包起帆先后担任上海港务局副局长和上港集团副总裁,创新舞台更大了。他找来国际领先码头的最新研究成果,一头扎了进去。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新出发,终于率领团队攻克了世界难题——集装箱自动化堆场及堆场装卸工艺。在巴黎发明展览会上获得25位权威评委一致赞赏,无可争议地赢得金奖。

此后,他在巴黎再夺两项金奖:“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用于集装箱的电子标签和电子封条的连接方法”,同样填补了国际集装箱领域的空白。执著的包起帆接着发明了“用于集装箱作业的安全装置”,摘得巴黎发明展览会第四项金奖,打破展会历史纪录。

如今的包起帆,对待创新初心不改,仍在撸起袖子加油干。退休后,他担任市政府参事,以拓展上海城市新空间为己任,积极为上海发展出谋划策;出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院长,致力于研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培养创新接班人,探索产学研联合发展新路;参与攻关上海和交通部多个创新课题,制定国际标准修订提案……在创新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曹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