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7.0:升级版朋友圈

内容如火如荼,如何分发已然成为一个问题,字节跳动系内容产品线势头迅猛,腾讯系已然坐不住了。而今看来,腾讯系和头条系更像是老鼠和大象的关系,头条系的微妙动作,都让腾讯大为惊慌。

12 月 21 日晚间,微信先向 iOS 用户推送了 微信7.0.0 版本。新版本在功能方面主要有 3 个变化:新增“即刻视频”,公众号文章的点赞变成了“好看”,可以在“看一看”里发现好友分享的文章与自己欣赏的文章,单聊页面可设置强提醒。除了功能的改变,界面也进行了全新改版,主题颜色变淡了,各个功能的图标也都有细微的变化。

关于新版本微信的功能相信很多人都已经体会到了,至于用户体验就看个人喜好了,这里不妄加评论。不过,微信这次大改版的原因跟目的确是非常耐人寻味。

微信此番改版力度大,又专门添加“即刻视频”、“看一看”等新功能,很明显,强化了公众号信息流推荐,丰富了社交富媒体生态。

去年字节跳动旗下产品线可谓是国内互联网界的一匹黑马,就连社交产品垄断者—腾讯都深刻地感受到来自头条系的强大压力。同时,微信在用户增长量上已达天花板,而抖音据悉增速还保持在每月18%、用户时长48%的环比增速,腾讯也不是没有试图削弱过头条系的影响,但其创造的微视和投资的快手很明显没有抵挡住抖音的冲击,这让腾讯更为忌惮。

此次推出的“时刻视频”,看似是借鉴了国外社交软件 Snapchat与ins story的视频功能(用户通过15 秒视频、照片或 gif,在画面内添加文字表情,快速分享。),但细究起来,与ins竞争没有必要啊,所以这个功能确实很明显箭指抖音,也是这次微信大改版的重头戏。在短视频红利大量被抖音占领之后,腾讯终于决定在其王牌产品上动刀反击。“时刻视频”的上线,能给微信带来更大的用户粘性,很像淘宝接入小红书的举措,用户的一切社交活动之后都可以在微信上进行,不光是聊天视频朋友圈,还可以发布不受时长局限的短视频(抖音对这一点也开始反击,增加了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视频直接分享给朋友圈的好友,不用再通过别的app分享。

这也正中抖音软肋,我们从自己的生活中也能看到,抖音的流量来源很多都是从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来的,它依赖别的社交软件的流量增加自己的用户,没有自己的增长机制;另外,抖音现在被愈来愈多的高知识分子拒绝,因为里面已经大量充斥着低俗、同质的内容,“时刻视频”对比起来确实是一股清流了,从这一点上,微信还是有很大优势可以使抖音挫败。

业界大V清华博导“毕导”讲:“这次推出的时刻视频就是个强化版的朋友圈,只是能让微信更好玩一点。时刻视频只有好友或者微信群等一些地方能看,没有本质区别,它像是个强化版的朋友圈视频,满足的还是社交需求,看朋友的生活动态,但归根到底还是在看朋友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微信的大量的用户资源优势在这一点上反倒变成了它的局限,用户永远都只能看见自己熟悉的朋友圈的东西,但是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用户对社交多样性的需求很大,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微信列表上的那几百或几千人。现在也是,抖音上的用户更喜欢看到除了自己社交圈子之外的人,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丰富自己的社交生活。

再说“看一看”,同理,这个功能明显针对的是今日头条。“看一看”可以把用户自己喜欢的订阅号文章通过“好看”分享给自己的朋友,类似于头条的推荐功能,但是不全是。看一看推荐的文章都是好友订阅过看过的文章,是基于用户的选择;而头条完全是基于自己的算法给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内容。“看一看”可以让自己找到和朋友的共同兴趣,我们朋友圈的朋友大部分都和我们在同一个圈层,所以他们推荐的文章让我们看起来会觉得更加对胃口,因为像头条一样基于算法肯定是有误差的,表面上信息更精准的分发了,实则很多内容,尤其是被广告的内容非常浪费用户的时间。

不过,“看一看”这种方式,很容易让人感觉到马太效应的强化:每个人在自己的圈层里都只能看到自己这个层次的人的内容,那知识层级比较低的人永远都只能活跃在自己的圈层里,目光所及之处只能说自己这个层次的人,那还如何进步?精英阶层接触到的信息又都是最先进的知识,最后精英只和精英“玩”,两极分化不是更严重?

所以头条和看一看均有软肋,当人口红利不再,移动互联用户再无增长点,这时候双方都开始争夺用户粘性,微信如今一个走向“信息瀑布”,头条则初探“社交”,二者领域愈来愈杀入对方的领地。

总之,微信和头条虽然打得火热,但根本上二者的基础与侧重点还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是为了互相竞争,双方都开始引入对方的产品线,而不是继续进行创新型产品开发或者技术突破,那最后只会出现一堆相似的东西堆积在市场上,没有任何用处。用户习惯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张小龙相信“因为看见所以存在”,那让用户看见的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