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开“爱心厨房”,专为癌症患者家属开放,很便宜

凌晨五点的南昌的秋天有些微冷,冷风中的学院路鲜有行人,六旬的熊庚香与老伴万佐成已经炸油条三个小时了。到了早上七点多,熊庚香会收掉自己的油条摊,这里就成为癌症患者家属的厨房。

学院路与江西省肿瘤医院一墙之隔,癌症患者需要来医院定期化疗,学院路里的城中村就成了江西各地的癌症患者和家属的聚集地,熊庚香的油条摊位于学院路123号,从2004开始很多患者家属都来这个露天厨房做饭炒菜,加工一个菜一块钱。

天刚蒙蒙亮,家属就来做早餐,多为癌症患者,身体虚弱,需要补充营养,在这里家属可以需要按照患者的口味与营养需求制作三餐。江西靖安的郭爱国每天早上都会来这煮红枣粥给自己的爱人吃,爱人已经住院六年了,“如果在外面吃饭,一天要花五六十块钱。在这炒一个菜,收一块钱,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伙食费,还能想做啥做啥,这里也让我们这些外地人在南昌找到家的感觉。”

“十五年前的一天,一个肿瘤医院的患者家属想借用我们炉子烧菜,我们很自然地就借给他了。后来这事传开了,人越来越多,为了支付煤炭和生活用水的费用,我们只收他们一点成本钱,刚开始是五毛,后来房租涨价,加工费涨到了一块”,2003年熊根香夫妇来这里榨油条谋生,她也没想过自己的一个善举成了患者家属的“爱心厨房”。

在熊庚香家中斑驳的墙壁上写满了患者和家属留下的电话号码,他们希望老两口今后也能去家中做客。十几年了,他们夫妇经常被邀约,但是熊庚香没有时间,她和丈夫一年365天都在厨房,大年初一也就到女儿家玩半天,就回来守着炉灶了。熊庚香说,“医院不关门,我们也不能关门,还有患者等着吃一口热饭。”

临近中午,万佐成给每个煤炉加煤球,中午是做饭的高峰期,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两百多人来做饭,万佐成得不停的换煤球,让家属一来就能做菜。下午两点多家属散去,熊庚香夫妇开始打扫卫生,万佐成一天要刷60多个高压锅,这些高压锅一部分是病友送的一部分是自己购置,但为了节约成本,万佐成修修补补,有些用了快十年了。

11点左右厨房的人多了起来,家属提着水桶,结伴来到厨房,水桶里面装好了他们在菜场买的菜、调味料。饭做好之后,他们再把各自的饭菜装在桶里提到病房。癌症患者住院时间长,病友和家属都成了“亲朋邻里”。中午人头攒动,灶台上油烟翻滚,呈现出一番生活景象,家属有的炒菜、有的煲汤,厨房里没有山珍海味,但是对于患者来说在住院的时候能吃到"家的味道",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虽然做饭的人数很多,但是大家都会自觉地排队,有的家属觉得厨艺不行,就会请一同来的家属帮忙炒一下,有的家属又煲汤又炒菜,其他家属会自觉地帮忙打打下手。在做饭的人群中有人朝熊庚香竖起了大拇指,原来是老熟人晏路贵,"老太婆真是好人啊,最近在网上看了不少她的报道",2013年晏路贵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后,每年来医院定期化疗。来这里做饭的熟人太多了,最长的有九年,熊庚香希望患者早点康复,最好她的厨房也可以关门。

从早上三点多起床炸油条,到晚上八点多收摊,熊庚香和万佐成一天要忙碌十七个小时,他们的饭点也会比正常的晚,十点多是早饭,下午三点是中饭,因为一天实在太忙,多数时间就是加热一下馒头包子,将就着吃。

最近熊庚香夫妇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一些陌生人来送油,有些人打电话来说捐钱被她婉拒了。几个深圳的爱心人士在网上看到报道后,专程坐火车来南昌。

晚上八点多,最后一位家属炒完菜,提着饭盒消失在了夜色中,这时熊庚香叹气说,“这些年看了太多癌症患者和家属了,他们真的太可怜了。”家属离开后,熊庚香开始给煤球炉灭火,这算是她一天里最后的工作。

最近她总是被人问这个厨房会开到什么时候,熊庚香回答的很朴实,做到她和老伴有一个走不动了为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