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中南分校搬离常德后,兵工厂入驻,产品装备航空母舰

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河洑镇的原南京大学中南分校(代号“654工程”), 是上世纪60年代我国三线建设时期的产物,该工程的目的是在湖南建成一个原子能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基地。

《南京大学百年史》记载:1964年7月,经中央批准,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等7所院校迁出部分专业至三线地区建校,要求三年迁建完成。

1965年5月16日,按高教部通知,南京大学中南分校建在湖南省常德县与桃源县的交界处。

南京大学中南分校坐落于当时的桃源县河洑镇河洑山下的罗家冲村,这里靠近沅江,比较隐蔽。

学校规模为学生1700人,其中本科生1500人,研究生进修教师200人;教职工750人。

分校计划设数学、物理、化学、地质、生物五个系11个尖端学科专业,这些专业可组建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原子能科教体系。

按照计划,分校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总投资1019.65万元,1967年招生。

1965年6月,该校动工兴建。到1966年,分校基本框架建成。由于“文革”爆发,分校招生停止。

1970年4月,分校所有房屋和设施无偿移交给湖南省,参加筹建的人员除少数留下外,其余都调回南京大学。

此后,国营5618厂入驻南京大学中南分校,后来成为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湖南华南光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目前,该公司主要从事制导装置、光电瞄具、军用CCD摄像机等军品的研制及生产,是AFT08B反坦克导弹发射制导装置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唯一定点生产厂家。

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成功装备驻港部队和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2018年3月25日上午,时隔半个多世纪后,原南京大学中南分校1965级的物理系、化学系、数学系的23位学生和部分家属,重回南京大学中南分校旧址寻根追梦。

他们看到,昔日的教学楼、图书馆、化学楼、物理教学楼等建筑仍在使用,熟悉的场景让他们感慨万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