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雌蚊变成半雌半雄,大量投放或阻止疟疾爆发,但争议不断!

蚊虫传播的病毒肆虐发展中国家,小头儿悲惨来到世界

基因编辑的按钮能否随意打开?

消除带疟疾的蚊子是否会给其他昆虫和疾病打开大门?

会不会带来系列连锁反应,进而影响整个生态圈?

2015年,寨卡病毒肆虐中南美洲,全球24个国家遭到病毒肆意侵袭。在疫情最为严重的巴西,超过4100例新生儿带着奇怪的小脑袋(小头畸形)悲惨地来到这个世界。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86个国家和地区感染过寨卡病毒。

2016年,全球爆发大规模登革热疫情,在美洲病例数超过238万例,仅巴西地区患病数就达到150万例,比2014年高出大约3倍之多,全球性的大疫情令整个世界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这些病毒是如何无声无息地蔓延开来,其罪恶的源头又在哪里呢?我们该如何应对,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家人、亲朋好友免于病毒的袭击呢?所有人都在问这样一个问题,或许这些问题现在已经有答案了。

寨卡病毒与登革热病毒最先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出现,受感染的伊蚊属蚊虫(主要为埃及伊蚊)是病毒蔓延的罪魁祸首,埃及伊蚊通过叮咬人类让病毒疫情在全球大规模爆发。

非洲的炎热天气,气温爆表为蚊虫营造了繁育后代的温床,而极其恶劣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让非洲在每次疫情爆发中都会成为重灾区,在困境中举步维艰,久久难以走出黑暗的深渊。

最近,来自NPR的消息称,为有效应对疫情威胁,意大利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极富争议的激进解决方案——培育转基因蚊子,让蚊子当不成妈妈,没法繁殖后代,从而遏止传播之源。

意大利研究人员利用著名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对蚊子的“doublesex”基因进行了编辑修饰,这个基因参与了蚊子的性发育。经过基因修饰过的雌蚊,虽然还是遗传意义上的雌性,但是其口器已经类似于雄性蚊子的口器,无法再叮咬和传播疾病了;其生殖器也变成畸形,没有办法再产卵,从而当不成妈妈,生不出一大堆害人精了。

算你狠!意大利科学家。修饰一个基因,就把雌蚊变成了像雄蚊一样的存在,以后雄蚊再也找不到对象,找到了也没法卿卿我我恩恩爱爱,当然也就生不出小蚊虫祸害人类了!

转基因蚊子被释放到蚊群中后,最终会使所有或至少绝大多数雌蚊不育,从而造成蚊子数量的急剧下降,大大降低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相关研究还在继续,如果这些改良后的蚊子最终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研究人员期望可以投放到非洲的村落之中,遏止疟疾的爆发和蔓延。

此外,科学家们还认为,或许可以通过基因编辑后的生物根除入侵物种,拯救濒临灭绝的生态系统;当然,基因修饰也可以提高农作物质量,养活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口,已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项实验也带来了争议,一些人批评说,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导致比它解决的问题更多的问题,消灭带疟疾的蚊子也可能为其他昆虫和新疾病打开大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