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Reno 标准版相机简评:「标准」版能否有「旗舰」水准?

OPPO Reno 系列发布之后,大多数的称赞都集中在 Reno 10 倍变焦版身上,特别是潜望式结构镜头带来的高质量图片让变焦更具可玩性。在Reno 10 倍变焦版的光芒背后,Reno 反而显得低调了许多。其实从参数上来看,Reno 也采用了最近火热的 4800 万像素 IMX586,有硬件底子,Reno 的实际表现想必也不会差。

按照老规矩,接下来还是结合实测数据与实景样张来看看 Reno 的拍照表现。

Reno 这颗 4800 万像素摄像头我们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了,解析力表现不需要多说,旗舰级别。

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MTF10 轻松达到这颗 sensor 的极限水平 1560LP/PH,即使是边缘解析力都有 1371LP/PH,仅有 12.1% 的衰减,表现不错。

来到了极限弱光环境,Reno 的 MTF10 都有 1363.98LP/PH,从数据上看相当于此前 1300 万像素旗舰机的表现。

在这里要先跟大家明确一个概念,测试数据仅代表实验室标准环境下的色彩表现,大家可以理解为一个色彩基础,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色彩会受白平衡、AI 场景识别的影响而各有不同,就是在此前的色彩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点。

色彩方面,从柱状图可以看到,强光下的色彩饱和度压得很稳,24 色里面主要的 R、G、B 几乎与标准色彩一致,而色度则有小范围的拉升。

来到了弱光环境,色彩表现刚好与强光环境相反,几乎所有色块的色彩饱和度被压得很低,色度则保持与标准一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弱光环境下容易被肉眼察觉的彩噪降下来,同时保持色度又能使物体不偏离本色,也是一种常见的色彩调教方法。

噪点我们一直用符合人眼实际的视觉噪点来评估,主要来看在弱光环境下的噪点表现。

从图中可以看出,极限暗部的视觉噪点数值在百分百放大的时候超过了 3,也就是达到了人眼能观察到的水平,当亮度提上来之后噪点的数值有明显的下降,整体的平均水平是 2.0,表现不错。

亮度均匀性主要考察相机的进光均匀程度,主要与摄像头的镜片组有关系,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图片的暗角,这种情况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更明显。

从亮度分布图可以看出,Reno 在弱光环境下的亮度均匀性还是不错的,边缘亮度与中心亮度最大的差异不超过 0.5 个 EV,肉眼看并不是很明显。

因为这是 4 合 1 的 sensor,所以要把最容易用算法解决的畸变也拿来讲讲。

从图中可看出,Reno 有稍微的桶型畸变,变化的趋势也比较一致,并且均匀。没有强行用算法把畸变修正到标准的状态,保留了图片原有的味道。

上面的基础数据看完了,接下来还是看看样张吧。

解析力高,图片清晰度也就高,在这种建筑大场景下有不错的表现。对比起 OPPO 前代的机型,在动态范围上倒是往回收了,效果没有之前那么明显。

在这种天空海水混合还有太阳照射的大风景场景下,Reno 的白平衡控制得很准,没有出现明显的偏移情况。

近距离拍摄,画面锐度够高,颜色表现也与实验室测试的趋势一致,没有过度提升饱和度,整体观感保持了太阳照射的原汁原味,也留了更多的后期空间给消费者。

来到夜景,Reno 还是首先保证了画面的清晰度,这也跟我们提倡的「先是拍得到再是拍得好」的理念一致,过多的涂抹反而会影响画面观感。

在这类极限弱光下面,没有光学防抖的支持,Reno 把快门时间控制在了 1/20 秒,亮度还是有保障的,拍摄的时候稍微注意一下就不会拍糊。画质上能够看出 Reno 对平坦区域的涂抹痕迹,但也不重,还是以保留一定的清晰度为主。另外值得称赞的是,像天空这类容易出现彩噪的场景,Reno 控制得很好,看不到大块的彩噪彩斑出现。

总的来说,Reno 的这颗主摄像头还是可圈可点的,解析力是旗舰水准,色彩和白平衡还原准确,夜景的噪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日常使用足矣。

其实现在各品牌的手机成像效果差距已然很小,在保持了日常使用为旗舰水准的水平后,大家都把突破点转移到功能层面,例如华为的超广角、微距,例如 Reno 的大哥 Reno 10 倍变焦版的混合光学变焦,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这类功能是越多越好。你说手机怎么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其实就在这里。

既然说到这里也就顺便预告一下,Reno 10 倍变焦版正在路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