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流行 现金支付不可取代

近年来,电子支付方式快速发展。其中,可用“扫一扫”“刷一刷”的手机支付方式成为许多人交易、购物的主要支付手段;网络支付方式也在不断发展成熟,网上转账、网上结算受到大众欢迎。

日常生活中,现金、POS机、验钞机等使用频率越来越低。

购物时市民使用手机支付

手机支付随处可见

市民生活悄然改变

今年56岁的杨乾芬是市区某事业单位的退休干部。年近六旬的她,最近不再用“钱”了。

在女儿的指导下,杨乾芬在微信和支付宝上都绑定了银行卡,还开通了付款码。如今,杨乾芬出门消费,只需带一个手机就可全部搞定。

“从今年1月到现在,我都没有去银行取过钱,家里也没有现金。”杨乾芬说,买菜、去超市购物等,通过手机实现移动支付。

“手机支付方便快捷。”杨乾芬说,在超市排队结账的时候发现,大部分人都是用手机扫码支付,十分快捷、排队时间变短;去菜市场买菜,很多商贩都在醒目位置挂着二维码,只需“扫一扫”便支付相应金额,免去找零的麻烦。

春节期间,杨乾芬和老伴到西安亲戚家玩,她在手机上安装了12306中国铁路客户端,并成功购买了火车票;而在杨乾芬不会使用移动支付前,她买火车票或是请女儿帮忙,或是提前在火车站排队购买。

“手机移动支付改变了生活方式。”杨乾芬感叹。

除了积极的影响,有市民也因手机支付方式有了烦恼。

市民杨雪说,周边的中青年、甚至老年人日常消费结账都选用手机支付,自己即将读小学的孩子很少接触纸币,对纸币的认识,尚处在幼儿教具中的模拟纸币上,教孩子认识、使用纸币,在以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今,需要家长刻意进行教学,这样的改变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网络支付发展成熟

助推新型商贸形式发展

餐馆经营者王芳媛,这两年也深刻体会到电子支付方式为经营带来的变化。

王芳媛在市区苍坪路经营着一家面馆,此前有人劝说她加盟网上订餐平台扩大生意,她得知不能当场收现金,而是外卖平台通过网络支付结算,她拒绝了与外卖平台的合作。

可是,她的面馆所在位置不佳,店内的面积有限,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她发现周围的一些餐馆,加盟了外卖平台,生意面扩大了。

于是,王芳媛加盟了外卖平台,外卖订单占到餐馆营业收入一半以上;这部分收入,外卖平台通过网上银行转账到自己的账户;她到农贸市场采购蔬菜,给员工发工资,都是通过网银转账。

“许多人认为网络周转资金更为安全,由此对验钞机的需求变小。”做验钞机生意的周先生无奈地说,从两年前开始,验钞机的订单越来越少了。

现金支付方式不可取代

拒收人民币是违法行为

虽然电子支付快捷、方便,但现金支付方式不可取代。

中国人民银行已明确表示,拒收人民币是违法行为。市区某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商家不能强行要求消费者用某种支付方式,无论是现金还是非现金支付,要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相比电子支付需要电力、机具和一定的技能作为前提条件,现金使用的便利性和普惠性仍是不可替代的。”该业内人士说,非现金支付工具对现金结算存在“增量替代”效应,即刷银行卡、手机付款等非现金支付与现金支付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非现金支付结算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现金使用量也在增长。可以预见,未来,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仍将长期并存。

该负责人表示,需要加快非现金支付安全保障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非现金支付法律体系,以保障消费者的消费安全。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蒋阳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