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建全国首条卫星生产线,年产达百颗 ,要把国产卫星成本降一半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效果图

4月24日是第四个“中国航天日”。在我国第一个商业航天基地——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等5个商业航天产业链项目同时开工。

这5大项目分别是空间工程公司卫星产业园、行云公司卫星测运控中心、武汉磁电公司电磁防护材料项目、和泰新材料研发及生产项目、中遥智图多维度空间信息采集传感器研发生产项目。

3个月前,卫星产业园才完成土地摘牌,如今已有多台建设设备进场作业。“时间很紧。”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广宝说,园区准备建设的全国首条批量化卫星生产线,正在与国际最高水平赛跑,感谢武汉对项目的落地开工开设了“绿色通道”,目前卫星产业园项目正在高速推进,预计将于明年投产,可实现年产百颗卫星的生产能力。

与卫星产业园隔路相望的是先期开工的火箭产业园。长江日报记者看到,火箭产业园已初具雏形,工人们在忙着给主楼装饰外墙,年内,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首枚火箭将在这里诞生,将形成每年20发运载火箭的生产制造能力。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建设正在高速推进。目前,航天产业港一期已建成完工,航天二路、航天五路、航天北路等园区道路,以及航天公园、阳大路(航天大道)改造等配套工程也在同步快速推进。(记者汪文汉 贺亮 通讯员郭文杰 袁世英 陈静 王聪 崔冬娜)

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添朝阳产业

武汉打造“卫星产业链”开启国产卫星批量生产

24日,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卫星产业园一期工程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正式开工,计划明年10月投产,将在园区打造全国首条卫星批量化生产线,具备年产百颗卫星的生产能力,我国卫星智能化批量生产的序幕也将在这里开启。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卫星产业是典型的高质量发展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将为武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武汉建全国首条卫星批量化生产线,抢跑太空经济赛道

“我们是空间工程公司。”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广宝在采访中多次提及,卫星批量化生产线是公司布局太空经济的第一步,建立人与太空的联系,卫星就是铺在太空里的“路”,修这条天路需要大量的卫星。

近两年来,太空经济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SpaceX、OneWeb、Telesat等国际巨头都在抢占太空经济赛道,争相布局卫星批量生产线和火箭回收技术,意在建立覆盖全球的互联网,让当前全球80%的通信盲区不再失联。

目前,全球多家公司都在小批量进行互联网星座卫星试验,为大规模组网做准备。以航天科工空间公司、行云公司等为代表的商用航天“中国队”正与国外领军企业“并跑”。去年12月,航天科工空间公司成功发射互联网星座虹云工程首星“虹云·武汉号”,这也是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卫星。

“首颗验证卫星的成功运行,标志着由156颗卫星组网的虹云工程进入下一阶段,这将需要大量的卫星。”邹广宝说,为保证虹云、行云等互联网星座、物联网星座的推进,卫星批量化生产势在必行。

高质量发展典型产业,武汉卫星生产线要把国产卫星生产成本降一半

“卫星产业是典型的高质量发展产业,武汉的这条卫星批量化生产线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特点,不仅对产品质量要求高,更要通过智能化制造实现生产成本降一半。”邹广宝说,“传统的卫星生产是定制化,而批量化生产卫星的条件已经成熟,当前微小卫星的需求激增,卫星生产的工艺流程也相对成型。”

据介绍,当前我国每颗卫星的平均生产成本过亿元,而通过批量化智能生产线生产,可以把成本降到数千万元。

目前,航天科工空间公司已与国内领先智能制造公司合作,建立卫星批量化智能生产线,将实现生产过程精准感知、关键工序质量实时控制、制造全过程数据采集与控制等功能。这将不同于以往卫星生产串行作业的模式,批量生产线通过优化流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武汉打造“卫星产业链”,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武汉市目前正在打造“卫星产业链”,卫星产业作为航天工业上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市场需求激增,并且具有产业链长、拉动效应强等特点,这将为武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的规划布局看,卫星批量化生产线只是航天科工空间公司进入太空经济的第一步棋,卫星产业园规划建设项目有多功能产业生态中心、航天器智能制造中心、空间大数据应用中心、微小航天器云协同研发中心等。建设项目包含新型航天器研制中心、试验中心、热控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等。届时,将满足卫星互联网等空间产品的研发、生产。同时满足微小航天器协同研发、设计,以及航天器测运控、大数据处理以及后期运营等提供厂房及配套保障条件。

“卫星产业园必将会吸引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入驻。”邹广宝说,目前全球都在抢跑商业航天的赛道,以此抢占太空经济的制高点,卫星产业园从技术积累、产业规划的规模上和推进速度上,都在与全球领军企业并跑。

“火箭、卫星是进入太空的基础设施,未来将引进更多的商业航天服务应用公司。”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已引进了航天科工火箭公司、空间公司、行云公司等多个航天国家队,同时还有一批上下游重点企业。目前,火箭、卫星、遥感、航天材料、测控等航天产业上下游链条在汉正加速聚集。武汉商业航天产业有着巨大发展空间,将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记者汪文汉 贺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