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云要强化共享生态链管理

【企业数字化管理】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工信部信软〔2017〕49号)和《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工信部信软〔2018〕135)号有关要求,推动企业利用云计算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行动指出,要依托行业企业信息化基础和云计算企业核心能力,聚焦关键产业领域和重大行业应用,坚持“高水平规划、高层次目标、高规格组织、高质量推进”,以标杆示范项目带动行业普及应用,破除企业上云的技术、模式、机制障碍,进一步培育扶持云计算骨干企业和服务平台。

垂直整合与横向支撑的变化

现在的企业与20年前的企业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缺少自给自足和垂直整合的能力。我们经常提到的生态链,这种横向模式更符合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非常关注外包型非核心业务这种模式,所以将绝大部分时间和金钱集中在创造产品和服务顾客等增值活动上。

然而有得必有失,片面的过分的追求只会导致许多企业过度依赖某个给他们提供服务支持的供应商。企业要想有效地管理业务流程,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找到高效的方法来整合他们的供应商。总不是吊死在一棵树上,毕竟树林能提供的树荫远远比一棵大树提供的多,安全,灵活。

目前一般的企业都依赖由供应商和客户组成的关系网,比以前更加忠于合作伙伴高效率的支持,商业服务无疑需要通过可靠的、可预见的方式来相互支撑,在企业之间需要更加可靠的信息流进行来回传递。因为云计算的出现,使这一切变得轻而易举。云计算不单单是一项新技术,更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的所得所失, 而且还关心别人所得所失,这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特征之一。 我们以相对付出和相对报酬全面衡量自己的得失。 一般而言,如果得失比例和他人相比大致相当时, 就会心理平衡, 可以认为是公平合理。 如果比例比别人低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心理不平静,自然比较容易得出不公平的结论。

云计算是一种业务流程管理平台。这个时代全球的经济企业需要不断将新产品投人到市场,并调整现有产品结构才能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在不断研发新产品和开发新市场的过程中,企业往往通过兼并和收购其他企业来扩展现有业务单元,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因此,企业的业务流程必须具有足够的弹性才能适应这些变化。

尽管云计算被认为是一个为用户提供计算服务的平台,但是这种观点往往更多地来自于以传统技术为导向的群体企业,他们认为能从云计算中得到的最大收益不是降低了技术成本,而是因为他们对客户变化的需求能更快地做出响应,并及时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满足了客户而赚取到收益,产生的收益还包括成功地拓展了新市场。概括地说,这就是敏捷红利。

数字化驱动经营流程重塑

业务流程管理同样有着自己的践行历程。20世纪90年代,Michael Hammer和James Champy的成名之作《公司再造》(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一书在所有美国公司中引发了一股有关改进业务流程的汹涌浪潮。这两位管理学宗师在书中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观点——重新设计公司的流程、结构和文化能够使绩效显著提高。然而由于缺少对变革管理以及员工变革主动性方面的关注,很多想把该理论付诸实践的公司反而饱尝其不少负作用。

如今,业务流程改造有了一个广为流行的新名词——业务流程管理。由于受到全球竞争激烈、消费品化及政府监管的刺激,很多国际化公司正在重新审视业务流程,探寻更高效的方法,通过自动化或外包的手段来实施新的业务流程。公司坚持把业务流程管理,这种通过分析、建模和监控持续优化业务流程的做法,当作是解决业务难题和帮助公司实现自己财务目标的系统方法。

业务流程也叫经营流程,它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经营目的而执行的一系列逻辑性强的活动的集合,业务流程输出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根据功能、管理范围等的不同,企业的流程管理一般分为生产流程层、运作层、计划层和战略层。通过业务流程管理,企业间通过密切合作,组建起适当的商业服务模式,按三个步骤为特殊的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不仅可监控这些企业间的服务情况,还为所有的人透明地提供他们需要的实时报告,这样就可以随着条件的变化,不断及时地调整提供这些服务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完全能监控好企业所采用的事务处理系统之间的数据流量。一个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从全局视角描绘了一个系统的完整数据流动图,关键是它可指出何处是瓶颈,这些瓶颈包括数据流动下降的地方或对整个流程的效率产生影响的地方。

企业云化需要从战略到经营全面常态化敏捷

到2013年为止,动态业务流程管理系统逐渐成为企业在艰难环境中寻求高效过程的必要手段。越来越多面向客户的流程都将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进行适当的配置,提供商也会使用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及时调整他们的流程,来满足客户各种各样的需求。类似同一款大众桑塔纳轿车会经历30年的出产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

在云环境中部署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成为一种新的方法和尝试,该方法可以使在同一价值链中的企业进行相互合作,齐心协力地帮助客户针对反应灵敏性产品和服务方面而进行持续的更新。由此,基于云计算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很快成为企业之间通力合作的基石,这种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有针对性地为单个客户定制特殊化的产品或提供专门的优质服务。

在21世纪,云计算服务风靡全世界,从而促进了敏捷性经济的发展。通过云计算服务,科学家们可在健康和环境问题上实现合作;企业之间可在全球范围实现合作,来量身定制所需产品和服务;并且在这些商业网络中,企业得以把精力放在各自的强项上,而把客户所需产品的其它功能交由其它企业来完成。

正是在这种不断响应和满足客户需求变化的敏捷流程下,依托云时代的敏捷基础架构,才使得许多企业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获得大量的赢利机会,这些赢利就是多次所提到的“敏捷红利”。目前的国际市场会时不时根据生产成本来适时调整产品的价格,正如实时股市不断调整股票价格一样。所以说,追求敏捷红利是大多数企业最易获得超过国际市场平均利润的机会。

云上的生态链敏捷红利

从技术层面看,无论是互联网阵营,运营商,还是IT供应商阵营,目前在云计算平台建设市场来比较,细分强弱后是难分仲博。从商业属性及创新层面看,互联网阵营一马当先,优势明显。不得不说,云计算服务市场在中国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不仅是中国的云服务市场规模占全球云服务市场的份额仅是个位数,而美国却占到60%以上的份额,更主要是在现有国情下,我们需要找到如何实现自上而下的融汇贯通,使得三个平台形成一体化。加强与行业企业,IT厂商和IT基础服务商的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

无论是虚拟私有云构建的解决方案,还是混合云部署和运营的需求,云计算管理必须实现云服务配置、云运营管理和顶层业务管理三大功能的协作。云服务配置是指以服务的形式自动调配所有核心的基础架构、应用和桌面资源。云计算运营管理一般是实现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采用IT即服务式的聚合管理。

云业务管理是将云计算服务作为运营IT的关键元素和核心价值部分,是直接针对业务运营来控制和管理的。从目前的云计算服务市场看,还没有一家具有如此实力。从底层的基础云平台来看,混合云服务平台与商业SaaS云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托管混合云服务,而这将形成未来云计算对中国企业升级创新的强劲动力。

服务管理的能力需要横跨不同云的部署模式,特别是私有云和公有云、物理基础架构、多管理程序以及网络服务,以实现基于政策的配置。统一管理异构云的另一个功能是可以在任何云上面部署任何的应用。以低成本实现嵌入式、集成的云运营管理。建立完整传输虚拟机和应用的桥梁,以及形成在这平台管理中实现地域协作的能力。当然,云成本控制的能力也是统一管理平台最核心的内容。

多年来,亚马逊的AWS一直以规模最大、品质最佳的云计算平台而公之于世。不过,随着谷歌、微软和其他玩家的加入,云计算领域,特别是公有云的竞争变得日益加剧,大家甚至开始质疑AWS的旧习带给其业务发展的是喜是忧。成了价格最优惠的服务提供商,这对于亚马逊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优势。对于用户选择一个公有云服务来讲,价格的确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但是,低价格不是唯一的。完善云平台和业务管理的另一个终极目标就是要能看清楚云服务的成本、质量和价值,从而让IT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符合业务目标的决策。

私有云市场相对分散,因为其没有清晰的市场领导者。大多数供应商在云基础设施层面上,没有太大区别。他们需要提供附加值或其它云服务或相关服务,例如管理服务、安全管理、通信和合作app,来提高他们的价值定位。中国供应商总体上并无能力服务于大型企业,使得很大一个潜在的市场未服务到。他们缺乏相关技能和经验来服务这部分有基础SLAs和支持能力的市场。当他们在SMB部分有所成就后,他们可能会提高自己的能力,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些时间是不行的。

由于政策限制,中国的国外云计算供应商比较少。部分云计算公司和他们的目标领域如下表:云计算服务的基础,laaS电脑供应商- 物理或虚拟机器-和其他资源。laaS 为敏捷数据中心和服务目录提供网络,为VSAN、资源分配提供硬盘、内存、CPU、功耗、操作系统、日志簿和核心软件,从而建设他们的虚拟服务器影像。IaaS是通过公司自身资源,或从共享资源服务目录挑选所需的解决方案,为公司提供虚拟服务器。

云经纪业务解决方案通过SDN私有网络管理连接到主要的公共云服务。它目的在于为客户的运需求提供一个无缝连接和一站式服务。从单独的客户到单独的提供者,它是通过一个仪表盘和对公共云服务上的交叉管理为客户使用云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路径。不是每次变更都能带来进步,但是每一次进步均由变更引起。

企业上云方式要结合自身实际业务需求

改变事物的本质叫变革,创新是变革的一种,是富于创造性的变化。《礼记·大学》中说:“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都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而创新和进步离不开变革,不创新即会落后。创新是必然的,变革便势在必行。故此,变革需要敏捷。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信息和数据的更新和充实,是变更管理工作的基本工作之一。非标准数据是一种与期望数据存在差异的数据,这种数据的出现是由于不符合自动处理系统的内部规则或不符合性能监控系统的指标而产生的。如果一家企业的系统中出现这类数据,相应人员就应该迅速介入并找到方法加以解决,对企业来说,难点就来自于他们对异常问题或者威胁的检测和应对方式是否合理。

主动的自我改变肯定比被动的自我改变更敏捷,更能适应外围环境的变化。变更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标准、方法和过程能够得以运用,争取在产生最小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变更可快速对服务质量加以处理,从而改善日常的运维。而且所有的变更都必须可跟踪。可见变更管理特别讲究变更的快捷,尽可能减少错误和避免风险。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强调分工,让不同的人做其最擅长的事情。其实,对待计算机也是如此。计算机最适合处理像日常数据录入或任何形式的重复性工作,如采购订单、货物托运、账户余额、订单状态、地址更改等,并且它做这种工作会比人做得更好、更快、更廉价。

同样,人类最擅长的是思考、沟通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人类能从日常繁琐的工作中得以脱身,然后进行一些关于解决复杂问题的相关专业的培训,以培养我们在计算机自动化的日常运作中,如何处理异常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建造过于复杂、过于昂贵的新计算机系统了。

当我们成为训练有素、积极进取和被授予权力的真正智能人时,系统就没必要具有人工智能了。我们人类可做感兴趣的事,成为潜心于思考、与他人沟通并解决问题这种类型。而且,我们人类的大脑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灵活,证明我们人类比任何一台计算机更适合做这方面工作 。如果将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例行的和重复性的日常工作自动化,能大幅降低成本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传统的IT人或技术人员一般与机器打交道的能力远远超过跟人打交道。这恰恰是云平台让我们认识到的专业分工的一部分。如果企业能对非例行任务进行授权,其对客户特殊需求的反应将会变得非常的快捷。正是运用将效率和反应速度相结合的方式,许多企业才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力。

企业通过这种协调方式优化好他们公共和特殊的业务流程之后,成本自然会下降,企业通过定期调整自身业务流程就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了。效益是在不断调整产品和服务,在适应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的过程中产生的。能满足为苛刻的客户需求所定制的服务,远比这些产品本身更具价值,并且这种定制的服务的销售价格会略高于市场平均价格。因为客户甘愿为定制的服务多支付一些费用。 换句话说,从开始选择这种倾向型的产品服务类型时,企业就已经领先市场一步了。企业交付给客户的是增值的价值而非简单的服务或商品。

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人们具有紧迫感。因为具有了紧迫感的人才会去克服原有不良的工作习惯。所以,必须设置一个时间表和资金额度,来控制你的团队在解决问题时所需的成本,这是使员工产生紧迫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这个时间表和资金额度应被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优秀的管理者同样需要张弛有度、赏罚分明。敏捷性和创新性被合理统一后所能激发的能量绝对不可小觑。(作者张礼立,商业管理学博士,信息化工作老兵。 爱好文化收藏与各类阅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