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加快创建硬科技示范区

本报记者 李洋

  这是一团燃烧创新激情的火焰,这是一把点亮高新产业发展的火炬。

  自1991年经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国家高新区以来,西安高新区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主线,披荆斩棘,以大情怀谋发展,以大格局铸辉煌。

  西安高新区聚焦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创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相继获批“国家第三批双创特色载体园区”“国家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首批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等多项国家级称号和试点,已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辐射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平台,走出了一条内陆高新区依托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

  10年来,西安高新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经济逆势持续增长,总体呈现出“总量大、速度快、质量高、潜力好、带动强”的鲜明特征。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681亿元,同比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增速23.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0亿元。产业能级不断跃升。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产业发展呈现“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特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实现2693亿元,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信息产业高地,汽车产业产值达到958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65亿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17亿元,高端装备和增材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97亿元。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

  抢占经济制高点

  10年来,西安高新区坚持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经济制高点的“首要工程”,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各个产业深度融合。2021年,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增材制造、卫星应用、5G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097亿元,同比增长23.5%,场景经济、平台经济、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等新业态快速崛起。

图片来源:西安高新区

  10年来,西安高新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多措并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梯度培育创新企业群体。初步形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链条,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207家,累计高新技术企业3874家;认定高成长企业195家,其中独角兽企业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1家、独角兽培育企业21家,瞪羚企业69家;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62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占比达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3.02%,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64%。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64万元,居全国高新区第一;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数占比15.1%,居全国高新区第二。

  以硬科技品牌为创新旗帜

  10年来,西安高新区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硬科技品牌为创新旗帜,加快推进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阿秒光源、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功落地,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西电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加速布局,如今该高新区陕西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0家,新型研发机构203家。以西安电子谷为空间承载,推进瞪羚谷创业社区、硬科技社区提挡升级,加强与西电、光机所共建创新孵化平台,形成以“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为主的创业孵化体系,该高新区双创载体达到17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4家。率先探索建立科技、人才、资本三大市场,建成全国首家科技大市场,已入驻共享大型仪器设备1.5万余套,加盟服务机构700余家;丝路资本大市场集聚了各类金融平台1500余家,通过资本市场累计直接融资近600亿元,该高新区企业贷款总额近4000亿元,成为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科技金融高地。

  10年来,西安高新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绿色经济绘就生态底色。成为全国首个开展GEEP核算的高新区,人均和地均GEEP显著高于全国均值和绝大部分省市。获批中西部首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万元GDP增加值综合能耗0.123吨标准煤,优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标准相关指标值和全国平均水平。

  智慧产业成为

  建设和升级重要方向

  10年来,西安高新区坚持通过数字技术优化产业生态,数字经济已成为打造新动能的强引擎,智慧产业园成为该高新区建设和升级的重要方向。如今,西安高新区成为全国4个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双基地称号的开发区之一,软件信息服务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从业人员超过23万,企业超过3800家。大数据产业集聚了IBM、SAP、美林数据、西部资信等200余家企业;物联网产业集聚了艾润物联网、中星测控、航天自动化、中兴物联网等相关企业40余家,产值近15亿元;云计算产业集聚了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阿里云、中服软件等企业。

  10年来,西安高新区坚持以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区”为目标,以“3个 国字”号改革为核心,全面深入推进改革,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释放发展新活力。营商环境实现新突破。推行“标准地+承诺制”供地及容缺审批、承诺备案、多评合一、联评联审等机制,实现网办率95%,全程网办率7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紧扣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推出“外国人来华工作”等“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100项,累计办件5681件。“3个国字号”改革纵深推进,形成了西安光机所模式、“科技大市场1+3服务体系模式”“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和案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安高新区将以劈波斩浪的气魄和勇立潮头的担当,坚持解放思想再出发、改革创新再出发、敢闯敢试再出发,紧扣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建成硬科技创新示范区,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编辑:陈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