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类活动一定会导致气候变暖,会给地球带来灭顶之灾吗?

2021年8月,联合国领导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下称“第一工作组报告”)核心结论:科学界存在广泛共识,人类活动导致了地球变暖;同时全球气候系统经历着快速而广泛的变化,且部分变化已无法逆转。

该报告还指出,在所有排放情景下,全球升温都将至少达到1.5摄氏度。在最具雄心的低排放情景下,全球升温预计在本世纪30年代达到1.5摄氏度,随后将超出温控目标到1.6摄氏度,并在本世纪末回落到1.4摄氏度。

科学家还在上述报告中提出,各国还需控制二氧化碳以外的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甲烷排放尤其重要。全球持续变暖将对自然造成破坏,因此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帮助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有限。

同时,报告还指出,要避免全球进一步变暖,各国必须推行“净零计划”:二氧化碳去除技术是帮助实现净零排放的重要工具,但只有在实现快速、深度减排的前提下,这类技术的应用才会有效。

客观地说,与20世纪初相比,全球年平均气温的确已经升高,但究竟这种趋势是否会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而发展下去,还是只是一个长周期中的一小段波动,从现有的最近一个多世纪的气象记录根本无从判断。实际上有包括气象专家在内的一些人并不赞成这种片面的观点。

有历史学家发现,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的殷墟遗址,大约是公元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商朝首都的遗存,在历年的发掘中,发现了水牛、亚洲象、亚洲貘等喜热动物的骨骼。当时留下的甲骨文中有好几条商王猎象的记录,其中有一次捕到了7头,这说明发掘到的亚洲象是当地的土产,而不是从其他地方迁来的。而且猎获的象肯定是野生的,证明能够在当时的自然环境中过冬,与那些在特殊条件下饲养的动物不同。

今天的水牛已分布在淮河流域以南,亚洲象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丛林中,亚洲貘更已局限在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的沼泽森林之中。考古和文献资料都反映了当时是一个相当温暖的气候环境,否则这些动物是绝对不可能生活在安阳一带的。

「关注」人类活动一定会导致气候变暖,会给地球带来灭顶之灾吗?

「关注」人类活动一定会导致气候变暖,会给地球带来灭顶之灾吗?

象是商、周青铜器中兽形酒器较多见的形象,各地均有出土,也可证明商周时代气候要比今天温暖湿润得多。商代的人口还不多,只有少量的手工业,农业生产的规模也有限,当时人类活动产生的热量和二氧化碳远比现在低,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却出现了比今天更暖的气候,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2摄氏度左右。

「关注」人类活动一定会导致气候变暖,会给地球带来灭顶之灾吗?

而到了宋代,人口数量、农业和手工业的规模都远远超过商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无疑比商代大得多,却出现了持续的罕见寒冷天气。北宋大观四年(1110)和南宋淳熙五年(1178),福州的荔枝曾两次全部冻死,为1000多年来所绝无仅有。而明清两代也出现类似寒冷天气,以至被气象学家称为“明清小冰期”。这些历史资料证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气温并未同步上升。这对我们探索气候变化的规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注」人类活动一定会导致气候变暖,会给地球带来灭顶之灾吗?

而中国科学院丁仲礼院士也曾说过,他对于人类活动给地球带来的影响表示很乐观。他指出,地球温度比现在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二氧化碳浓度比现在高十倍的时候也有的是,地球都一直演化得好好的。因此,重视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并不是人类拯救地球的问题,而是人类拯救自己的问题,和地球没有关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