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知识产权体系中的漏洞和缺点:搞钱谁不会,看你有没有底线

周三晚上19点30分之后,在没有任何大型活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阿里巴巴的天猫、淘宝、淘特、1688全部后台奔溃,当天拍下的订单在后台无法展示,更无法发货。

这段时间阿里的谜之操作远不及此。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不仅仅是发货后台的问题,在阿里巴巴的知识产权体系中,也是漏洞百出。

作为一个靠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体系维持收入的创作者和服务者,老白今天有些话有些情况,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一.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体系不严谨,同个权力资质可以用于不同的投诉账号。

这个问题在目前阿里巴巴知识产权维权体系中非常的多见,几乎每个权力资质都会有很多不同的投诉账号来进行维权。

这里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其中是否有人冒用了权力人的资质来进行维权的备案,然后靠着这块的资源来进行各类的投诉,如果有人来协商以求恢复链接,则开出几千或者几万的协商费?

这里以“杭州企知灵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为最,他们名下以“白龙”“小元”“胡椒”“机器猫”等代号不断的真真假假用各种权力人的资质来维权投诉售假,之后索要卖家少则数千,多则三万的“撤诉费”。

阿里知识产权体系中的漏洞和缺点:搞钱谁不会,看你有没有底线

他们多以“旺旺自认售假”“遮挡商标”“未生产”等理由进行售假投诉,预估目前按照他们的维权体量,月“收入”在百万左右。

但是这个合理么?

阿里巴巴为什么会允许这样子的情况出现?

一个权力资质必然不能有多个维权账号来控制,你要使用一个维权账号,起码要终止前面的那个投诉账号,这样子才能避免被用虚假资料给认证成功,来保证权力人的权力资质的真实有效性。


二.投诉端应该有撤诉的按钮么?有了撤诉的按钮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仅以一位朋友无私奉献的案例给大家做一个举例说明,其在今年4月份在阿里巴巴知识产权维权系统中进行了一批肖像权投诉:

阿里知识产权体系中的漏洞和缺点:搞钱谁不会,看你有没有底线

阿里知识产权体系中的漏洞和缺点:搞钱谁不会,看你有没有底线

这位朋友只是为了测试下肖像权投诉的情况,当时用自己的肖像权直接投诉了2800个商家链接,成功了800多个,如果他是一个恶意的投诉者,在投诉成功后在投诉的后台是有撤诉的按钮,那么800多个肖像权撤诉的话,可以收多少的撤诉费?

数字会非常的夸张,而这仅仅只是一个人的肖像权而已。

肖像权这个东西,只要你有几个身份证就可以注册几个肖像权的维权账号,里面的可控风险接近为0。

而这都是阿里知识产权维权机制给的“机会”。

所以老白始终不认为在投诉方的维权后台应该出现撤诉的按钮,投诉方要在投诉的时候就确定侵权的情况,只要投诉成功,就不应该给撤诉的权力。

不然很容易产生一个非常恐怖的产业链。

还有例如著作权的申请和投诉,也是一样的逻辑,你可以在5月份花几百块钱申请一个美术作品版权,然后过个几个月,一口气去投诉个几百几千家,随便协商撤诉的一点皮毛,就足够你回本。

阿里知识产权体系中的漏洞和缺点:搞钱谁不会,看你有没有底线

还有很多线上知识产权中可以操作的点,老白都知道,但是始终没有去尝试和操作,原因就是因为某些行为方式和准则有悖我个人的底线和理念。

如果仅仅为了搞钱,不怕名声臭,随便总能捞个三瓜两枣。

包括了近期做申诉的90%以上都是做虚假凭证申诉,还需要卖家支付所谓的“材料费”,你们知道有多少的开发票的来和我联系?按照这些开票成本也不过一百多块钱,操作下卖给商家们就是几倍的利润。

这些我都懂,但是我都不做。

我只赚我能力范围内的钱,并且是我处理的案子是不会让卖家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今天爆的料有点多,主要还是因为近期压力大,对阿里也不满,对淘宝更是觉得后继乏力,骂骂说说,也是想让自己不要误入歧途。

我是老白,每周都会进行电商知识产权和阿里平台各类内容的原创分享,喜欢我分享的都可以关注下我,也希望可以真正的帮到你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