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投缝纫机器人对抗用工荒,用工“返费”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工厂是我国最大的劳动者聚集地,也是养活家庭最多的产业。

但是工厂动辄三班倒,深夜还要上工,或者长时间加班,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甚至有些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在人们普遍小康家庭的今天,很多人都不愿意在进厂打工。于是,用工荒就出现了,再加上订单的不稳定性,不少工厂选择在用工荒的时候给高额“返费”来招聘一些外地的工人。

高额的返费增加了用工成本,所以最近几年,为了对抗用工荒,也为降低成本,我们不少企业把目光看向了机械化,智能化生产。虽然机械化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但依然不能满足人们对物质越来越多的需要。

尤其在纺织业,机械的操作需要熟手,熟练工和生手的产量可能差距在一倍左右,有时即使开出了高额的“返费”,也不能找到合适足够的工人,所以智能化生产成为必要。所以速英科技提出智能缝纫机器人的概念,并且得到了李开复的投资,这笔投资将用于产品研发和客户体验。

  1. 智能缝纫机器人研究到底有多难

一件衣服的制作,除了设计外,还需要将布料按照标准剪裁,然后进行缝纫,最后才能制作成衣服。

让熟手操作这些工作可以说是机械式,毫无技术含量的,但是想要用机械去操作,这时就会发现每一片布料都是是如此的柔软,光是抓取就涉及了很精细的智能机器人模块。

再加上衣服细节的处理,没有人工去铺展布料,哪些细碎的布料这么平铺,怎么将扣子和扣眼严丝合缝的对齐,这些都是现在很难攻克的问题。

怎么将布料抓取这一现阶段只能由高端智能仿人机器人才能完成的动作融入到制衣机械里,然后将布料按模板剪裁,还有控制成本等都是需要速英科技考虑的事情。

根据资料显示,速英科技已经解决了衣服缝纫里布料对齐等技术难题,如果用速英缝纫机器人可以做到24小时不间断生产,这期间产生的经济效益和4-8名熟练产生的经济效益相比拼。

且这项技术使一个工人操作两台机器成为可能,这样同一人工成本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了至少一倍。

二、速英科技哪来如此大的底气,敢为他人所不能

2021年,服装零售额达1.38万亿元,服装企业有12653家,而自动化生产又是所有工厂生产的趋势,巨大的市场,巨大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但是技术难题如同壁垒一般的存在吓退了所有人,除了原大疆云台负责人刘帅。

资料显示,虽然今年的3月速英科技才成立,但是它的创始人刘帅年纪轻轻已经是大疆云台算法的负责人了。

云台是相机稳定器,有着复杂的算法和精密的机械结构,大疆更是全球知名的无人机品牌,用在无人机上的云台远比相机用的云台需要的算法更为精密。

刘帅作为大疆云台负责人,在ai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量。他创立的速英科技,技术科研团队更是由顶尖科技人才组成,拥有者视觉感知、智能智造等重量级专家顾问。

李开复都对这个团队非常有信心,投资上千万,用于产品研发和产品体验。

三、“返费”会消失么?

开篇也说道“返费”的出现源于用工荒,但是也不仅是因为用工荒,先不说服装淡旺季,一个厂子的订单,总是有多有少,多的时候,请的工人满足不了订单的需求,但是如果临时再请长期工,到了订单少的时候,这些工人的去留成了一个问题。

留着,工厂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工人,辞退根据国家规定,还要开3-6个月的补偿工资,再加上平时交的五险一金,花费并不比给“返费”少。

小编认为,只要工厂的订单在一年中有很大的波动,就会需要这些专门挣“返费”的工人,所以不必太过担心。

总结:近几年的用工荒,还有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为保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必定成为趋势, 像服装这种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也开始有人攻克了,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必须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未来不被时代所抛弃。

关于工厂,你还知道哪些有意思的故事?欢迎留言,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不妨动动您的手指,点点关注,我们将持续为您推送优质内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