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 泥河湾盆地,堪称人类进化史天然教科书

古老的东方孕育出远古智人

近现代考古,充分证明了达尔文进化论是符合客观现实的。地球生物的进化,无不遵循着“适者生存”的原则。

早期人类虽然都源自同一古猿祖先,但在不断迁徙、繁衍、进化的过程中,为适应不同环境出现了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种群。

图1 尼安德特人

那些迁徙到西亚和欧洲的早期人类,为适应极度寒冷的气候逐步进化成肌肉发达、身材魁梧的“尼安德特人”。

迁徙到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直立猿人,逐步适应了南亚温暖湿润的热带雨林环境,仿佛回到了非洲数千万年前的老家。

但是,同时迁徙到南亚的直立猿人,命运也不完全相同。

有一些迁徙到印度尼西亚弗洛里斯岛的直立猿人,由于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了连接小岛的陆地,弗洛里斯变成了一个孤岛。

图2 流落孤岛的先民

在资源匮乏和狭小空间的限制下,魁梧的身材显然已不是优势。于是,它们只能朝着不断缩小身体结构的方向变异。

最终,弗洛里斯人变成了身高不足一米的“小矮人”,使弗洛里斯变成了真正的“小人国”。

一百多万年前迁徙到亚洲中部的直立猿人,在经历了元谋人和蓝田人等阶段后,继续向东迁徙进入中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蒙古高原及燕山盆地。

距今73万年的早更新世晚期,生活在湖北郧县一带的直立人已初步具备了早期智人的特征。

1990年前后,考古学家先后在湖北郧县发现了几个直立人头骨。

图3 郧阳博物馆“郧县人”头骨

经分析发现,70多万年前的“郧县人”脑容量已达到1100毫升。比约100万年前的蓝田人780毫升的脑容量多了320毫升。

这足以说明,经过30多万年的进化,郧县人已比蓝田人智商高了很多,与现代人平均1200至1400毫升的脑容量基本接近。

二十世纪初,考古学家对北京周口店的考古发现,从距今70万年前到距今3万年前后,燕山以南的丘陵及平原地带一直有早期人类活动。

从古地理结构分析,燕山以南的地理环境与现在差不多。特别是北京周口店附近,龙骨山北面是层峦叠嶂的高山,西南一带有低矮的群山环绕,东南是一片广袤的平原,东面有多条河流川流不息的经过。这样的环境,无疑是最适合早期人类居住的。

图4 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

考古学家发现,早期生活在周口店附近的北京直立人,后简称“北京猿人”,平均脑容量1075毫升,与郧县人基本相似,已初步具备了早期智人的特征。

北京猿人主要以采摘果实、猎取野兽为食,已学会制作工具、生火取暖或烧烤。

此外,考古学家还在周口店第一地点北京猿人遗址顶部的一个山洞发现了大量人骨化石、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经测定,为距今3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后被称为“山顶洞人”。

这些山顶洞人已具备了将兽骨打孔串成项链的审美取向和高超的钻孔技术,并初步形成了对死者埋葬的习俗和宗教意识。

图5 猿人狩猎图

与此相似的是,2013至2014年前后发现并开始发掘的河北下马碑文化遗址,其文化层形成于距今4.1万至3.9万年之间。

考古人员发现,下马碑先民已经学会用矿石加工颜料,在遗址周边有用赤铁矿石加工颜料的遗迹。

附近有火塘和散落的石器,部分细小的石器是用于镶嵌在柄形器上作复合工具。大部分石器是用于钻孔、加工皮毛、切割植物及动物软组织等。

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明,这个时期的古人类已经具备了“磨石为彩、嵌石为刃”的现代人生活技能。

下马碑文化遗址地处河北张家口市阳原县东部的泥河湾盆地,在这一区域迄今已发现200万年前至3000年前人类文化遗址130多处。

这足以说明,此处自200多万年前至今一直有人类生息繁衍,堪称人类进化史的一部天然教科书。

当然,究竟山顶洞人和下马碑人及泥河湾盆地的古人类是否存在垂直进化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科学数据来证实。

图6 早期智人群居生活

不过,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从东非大裂谷逐步迁徙进入东亚的早期“能人”或“直立人”,经过几十万年的繁衍,在东亚中原大地距今3万至5 万年前已经完成了由“直立人”向“智人”的进化。

或许,古老的东方正是西方教科书所称“智人”的发源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