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拥抱国产芯片和人工智能的机会,让汽车供应商们心动不已

汽车博主常岩最近“火”了。他在使用某品牌汽车辅助驾驶功能时,因为眼睛太小,被车载驾驶员监测系统判定为“频繁分神”遭到多次警告。激起热议的同时,更多人也第一次接触到了“智能座舱”这个近年来兴起的概念。也许一些算法还需优化,但智能座舱确实能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更好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提供个性化的舒适功能与娱乐服务。

智能座舱无疑在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中占重要一席。在宣布汽车产业产值破千亿后,临港新片区就进一步明确,将重点聚焦电动底盘、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云服务等领域。瞄准机遇,老牌汽车座舱供应商延锋选择临港,开始了它的布局。

三大产业集群带来协同效应

去年5月,一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延锋汽车项目落地临港。三个月后,延锋又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签订谅解备忘录,共同推动延锋国际智能座舱配套项目落地。

延锋非常重视临港,希望在此打造延锋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智能座舱产品、内饰和座椅零部件产品研制和出口基地。为什么?原因很多,延电科技股份总经理代凤朕掰着手指娓娓道来:

最早,吸引延锋的是临港的整车主机厂。上汽、智己等行业龙头都是延锋的客户,在周边布局内饰、座椅项目,无疑能节省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稳定性。

“我们已经能稳定地向临港的主机厂供应座椅内饰了。而正是在首发项目运作期间,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临港,发现了这里的更多优势,也决定在临港进一步扩大投资。”代凤朕说。

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无疑是其中之一。这不仅仅在于汽车行业本身,临港新片区重点发展的另外两大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也对延锋的业务有所裨益。

代凤朕介绍,延锋的汽车电子、智能座舱等项目是“芯片大户”,系统集成开发等都是基于芯片。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拥有本地就近的芯片供应商能带来举重若轻的战略优势。

“智能座舱业务需要高度协同开发,在每一个节点、每一步,都需要多方密切配合。”代凤朕说,“在临港,我们的客户、我们的芯片供应商和我们自己互相之间离得很近。在某个开发节点遇到问题,可能一个电话,对方的工程师20分钟就赶到我们的实验室了。这种便利性,在别处找不到。”

人工智能产业对延锋业务的赋能亦是同理。此外,本地拥有成熟的产业集群,意味着AI行业高端人才的集聚,这也正是延锋所需要的。

临港政策优势无可替代

人才集聚不仅归功于产业,临港新片区的政策优势同样不可或缺。这也是延锋进军临港后发现的另一大优势。

“一开始,我们真不知道,临港新片区的政策这么好。”代凤朕说,“产业扶持政策、人才落户政策的力度,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有竞争力。”

临港对企业的服务态度也让他印象深刻。延锋为员工申请了人才公寓,管委会和园区公司带着延锋负责人按照需求找场地,以最快的速度落实了政策。今年疫情期间,临港管委会提供了企业所需的各种支持,帮助延锋迅速复工复产。

“滴水湖AI创新港”最近传出即将启动的消息,让延锋看到临港对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视。事实上,延锋的工厂在数字化领域走得很远。智能工厂里,多半设备具备联网能力,“效率瓶颈”显著化解。在人工智能赋能的“工厂大脑”的指挥下,整座工厂更高效,对市场的反应也更敏捷。一条产线,就具备生产成百上千种不同配置汽车内饰件的能力。

而从产品角度看,人工智能在车内的应用越来越多。“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正从交通工具逐渐转变为生活场景。每天中午在园区里,我都能看到许多人回车里休息甚至午睡。”代凤朕认为,延锋与AI的交叉也会越来越多。

他透露,延锋未来或许会把更多汽车电子领域的产线放到临港,“得益于临港的政策,延锋在高端研发人才方面的人力成本已经降到很低了,如果政策能进一步突破,帮助我们把产业工人的人力成本再降低一些的话,我们也能在临港更好更快地发展。”

栏目主编:徐敏 题图来源:延锋电子

来源:作者:胡幸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