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粮食作物科技志愿服务队奋战一线抗旱保秋粮

今年7月以来,湖北持续高温可能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湖北省农技协粮食作物科技志愿服务队坚持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两手抓,广泛发动农业科技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积极投身高温干旱防范应对工作,全力抓好夏种夏管,确保秋粮丰收。

8月3日,粮作科技志愿服务队队长万丙良研究员带领科技人员赴武穴市花桥镇兰杰村开展直播再生稻生产技术指导工作。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与基层农技人员深入交流,就当前可能因为高温造成灌浆结实问题和缓解措施进行指导,并建议下一步重点施好促芽肥和管好水分。

8月8日至10日,粮作科技志愿服务队队员汪本福及水稻专家程建平研究员陪同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省水科所、省农技推广总站相关领导专家,深入鄂西北高温干旱重点区域随县、襄州、竹山实地查看在田水稻、玉米长势和库河蓄水情况,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进行了会商,并指导各地积极组织防高温热害与抗旱工作。万丙良研究员陪同华中农业大学、黄冈农科院、武汉市农技推广中心专家赴江夏、咸安、武穴、浠水等地调研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情况,指导高温干旱防灾救灾工作。

 当前正值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而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为确保秋粮丰收,需突击抓好田管。专家组建议,一是要切实加强田间监测,及时科学调度水源,积极指导、支持合作社、农户引水灌溉,做到应灌尽灌、能灌尽灌,特别是水稻处在抽穗和灌浆结实期的田块灌深水降温,田间保持8-10cm水层;二是要加强病虫害测报与叶面喷肥,进行叶面肥药同施,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同时提高植株抗高温能力,力保后期的稳产甚至高产;三是针对受旱严重甚至绝收地块,后期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改种生育期短的耐旱作物或短季蔬菜,因苗制宜算好时间和收益账,最大程度弥补灾害损失;四是加强技术储备,坚持抓好在田作物长势情况调度,会同农业技术部门和专家分析研判区域内适宜种植模式、抗旱耐高温适宜品种及适宜播期,为来年高产稳产做好技术储备。

8月11日,粮作科技志愿服务队队员赵晓彬及水稻专家徐得泽研究员赴咸宁市马桥镇四门楼村查看连片高档优质稻鄂中6号大田生产情况,指导农户因地制宜采取抗高温防御措施,科技抗灾救灾,减少持续高温无雨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8月14至17日,为应对我省持续高温干旱的灾情,农业农村部特派出“中国农科院科技小分队”赴我省指导科学救灾,省农业农村厅迅速组织省粮食生产专家指导组联合农业农村部专家分片区开展技术指导。粮作科技志愿服务队队员汪本福及刘凯、徐华山3位水稻专家加入该行动。

抗旱救灾指导队伍分4组分赴荆门、襄阳、孝感、随州、黄冈、黄石、武汉、咸宁等地进行实地查看和指导,主要查看了各地水稻、玉米等秋粮作物长势,特别是高温干旱对秋粮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当地抗旱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会同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制定抗旱防高温热害的技术方案,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指导科学抗灾并及时向省农业农村厅进行反馈。

 本次行动反应迅速,粮作科技志愿服务队队员及科技专家火速下沉到位。此次旱情存在高温热害和干旱叠加的情况,抗旱救灾指导队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地理条件,及时拿出了具体的抗旱救灾方案,并在现场对受灾田块进行救灾技术培训,将抗灾保丰收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减轻灾害损失,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

全力抗旱保秋粮,确保农业夺丰收(来源:钟祥农业抖音号)

 

来源:湖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通讯员:殷锐

编辑:蔡婧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