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窃取苹果公司商业秘密,华人学霸葬送大好人生


8 月23 日早间,美国加州北区法院(当地时间8月22日)公布的文件显示,原苹果汽车项目的硬件工程师zhang xiaolang(中文名:张晓浪)认罪,承认违规获取苹果汽车项目的相关技术文件。

智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汽车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流动也非常频繁,加剧了企业商业秘密被窃取泄露的风险。


苹果公司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也面临商业秘密被窃取问题,可见,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与防窃取,是企业面对的一大难题。


从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出,为保护商业秘密,苹果公司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包括密集的视频监控、电脑监控、员工监督措施,对于特定的场所不允许个人单独进入。


苹果公司提交的证据显示,张晓浪是采取下载文件的方式来窃取商业秘密,下载的技术文件主题包括原型产品,原型产品要求(动力要求、低电压要求、电池系统、动力悬挂等)。还通过苹果Airdrop功能将数据转移至其妻子的笔记本电脑中,据文件中,有一份25页的PDF文件其中包含了自动驾驶汽车电路板的工程原理图等信息,该文件只有项目相关的部分苹果员工才能获取。


从该案来看,苹果公司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存在三大主要漏洞:


一是没有对员工开展商业秘密保护的培训,建立起基本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从该员工的作案手法来看采取的是通常的下载、外发方式,也没有外部现实利益交换。可见,该员工可能不认为下载、外发数据是属于法律禁止的窃取商业秘密的行为。说明苹果公司在员工的入职、在职、离职管理中,没有培训明确企业的哪些数据是属于商业秘密,哪些行为是属于窃取商业秘密的行为,下载外发数据后,可能会构成犯罪,受到法律制裁。


如果苹果公司做好了员工、特别是关键核心项目岗位员工的培训教育,明确企业的哪些数据是属于商业秘密,哪些行为是属于窃取商业秘密的行为,窃取商业秘密会有哪些法律后果,可以预见,该员工不会以身试法。


LinkedIn显示,张晓浪在2004年至2008年就读于国内的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年-2011年就读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毕业后在美国迈威尔半导体公司Marvell Semiconductor工作四年,2015年到苹果公司工作。应该就是国内学生家长眼中“被人家的孩子”、“学霸”。


而今因窃取商业秘密面临10年监禁和巨额罚款,法律意识淡薄如此,令人唏嘘!


二是对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不太严格。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必须严格加以管理,对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不同级别、岗位、领域的员工,拥有不同级别的数据访问、下载、外发权限,而且数据权限的颗粒度是尽可能细化,细化到数据库字段的具体行、列权限。而且,数据权限根据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动态调整、回收。


三是没有建立相应商业秘密保护措施体系。数据是科技企业的核心资产,一旦泄露,将导致核心资产失去价值,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案中,离职员工高频次的访问数据、下载数据,访问非本职工作内容相关的数据,访问、下载指定范围人员才可获取的数据,就是异常行为,可以依托技术手段加以预警拦截。通过苹果Airdrop功能,将数据外发,也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以预警拦截的。


苹果公司商业秘密被窃案,给国内科技企业加强商业秘密保护上了生动的一课,保护数据资产、保护商业秘密、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能掉以轻心!


2020年9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修改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将商业秘密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降至30万,极大地加大了商业秘密犯罪的刑事打击力度。


对于企业来说,作为立身之本、发展之基的核心资产商业秘密,要建立切实有效的保护体系,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防止商业秘密被窃取、被泄露,此外,对需要对员工进行商业秘密的警示培训,提前划清红线,事前做好预防,商业秘密一旦窃取泄露,价值丧失无法挽回。


对于员工个人而言,了解商业秘密的基本常识也非常必要,认识到窃取企业数据、企业商业秘密是犯罪行为,是高压线。数据时代,任何窃取数据的行为,都是可监测和记录的,窃取企业商业秘密,不存在不被发现,无法溯源、无法核实证据的情况,切勿以身试法,葬送大好人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